《光口夜雨》

时间: 2025-01-16 22:30:12

峡江清空峡雨急,寒声夜半萧潇发。

玻璃盆面跳万珠,一颗一声清入骨。

梦中搔首起来听,听来听去到天明。

一生听雨今头白,不识春江夜雨声。

意思解释

光口夜雨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峡江清空峡雨急,寒声夜半萧潇发。
玻璃盆面跳万珠,一颗一声清入骨。
梦中搔首起来听,听来听去到天明。
一生听雨今头白,不识春江夜雨声。

白话文翻译

峡江的天空清澈,峡谷中的雨声急促,
寒冷的声音在夜半时分萧萧而发。
玻璃盆的表面跳动着万颗雨珠,
每一颗都伴随着清脆的声响直入骨髓。
梦中我辗转反侧起来倾听,
听来听去直到天明。
我这一生听雨如今已白发苍苍,
却不曾识得春江夜雨的声音。

注释

  • 峡江:指峡谷中的江河,强调环境的清幽和孤寂。
  • 清空:形容天空清澈,气氛宁静。
  • 寒声:指雨声清冷、凄凉的感觉。
  • 玻璃盆:用来比喻雨滴落下时的声音清脆。
  • 搔首:形容因思绪烦乱而搔头,表达对雨声的专注和思念。
  • 春江夜雨:指春天夜晚的江边细雨,具有温柔、清新的意象。

典故解析

  • 春江夜雨:古往今来,春江夜雨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细腻与柔情,象征着思绪的纷飞与情感的细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生活感受,常以细腻的观察与独特的视角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光口夜雨》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晚年,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象的深刻体悟。背景中常有孤独、思索的情感,通过雨声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光口夜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雨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感知。开篇以“峡江清空峡雨急”引入,形象地刻画了峡江夜雨的急促与清澈,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紧张的氛围。接着通过“寒声夜半萧潇发”,进一步增强了夜的寒冷与孤寂,仿佛让人感受到那清冷的雨声带来的心灵震撼。

“玻璃盆面跳万珠,一颗一声清入骨”,诗人在此处运用了细腻的比喻,通过对雨滴声响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雨声的清脆和深远。接下来的“梦中搔首起来听”则表现了诗人对雨声的执着与思索,雨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他心灵深处的共鸣。

最后两句“一生听雨今头白,不识春江夜雨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纵然听了无数次雨,却未曾真正体会到春江夜雨的声韵。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传递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深刻的反思,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峡江清空峡雨急:描绘了峡江夜晚雨势急促,给人一种紧迫感。
  • 寒声夜半萧潇发:雨声在寒冷的夜半响起,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玻璃盆面跳万珠:用“玻璃盆”比喻雨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滴的声音。
  • 一颗一声清入骨:每一滴雨声都如同穿透骨髓,感受到雨声的清脆与渗透力。
  • 梦中搔首起来听:梦中辗转反侧,因听雨而醒,显示了对雨声的专注。
  • 听来听去到天明:沉浸在雨声中直到天明,表现出对雨声的执着。
  • 一生听雨今头白:感叹自己这一生听过无数雨声,如今却已白发苍苍。
  • 不识春江夜雨声:尽管听过无数次,却未真正理解春江夜雨的深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玻璃盆面”比喻雨滴声,形象生动。
  • 拟人:雨声被赋予了情感,传达出一种亲密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大多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夜雨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透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深刻联系,同时也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峡江:象征孤独与宁静的环境。
  • 夜雨:代表思索与情感的细腻。
  • 雨声:传达内心的感受与共鸣。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光口夜雨》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玻璃盆面跳万珠”的意思是?

    • A. 雨滴声音清脆
    • B. 雨水落地
    • C. 雨滴很大
    • D. 雨水满溢
  3. 诗中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吗?

    • A. 是
    • B. 否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李白
  • 《夜泊牛津》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夜晚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与思索。
  • 《夜泊牛津》:表现了对夜晚雨声的感触,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侧重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