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题郑店立春後一日》

时间: 2024-09-19 22:11:47

石壁仍丛竹,江亭更小楼。

滩声清客梦,灯影动诗愁。

春日已虚过,元宵年又休。

谁令不行乐,蹙破两眉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壁仍丛竹,江亭更小楼。
滩声清客梦,灯影动诗愁。
春日已虚过,元宵年又休。
谁令不行乐,蹙破两眉头。

白话文翻译:

石壁旁依旧是茂密的竹林,江边的亭子显得更加精致。
滩涂的水声清脆如梦,灯下的影子摇曳着我的诗愁。
春天的日子已经悄然流逝,元宵佳节又将过去。
是谁让我们无法尽情快乐,眉头紧锁,愁苦难解?

注释:

  • 石壁:指山石的壁面,通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
  • 丛竹:茂密的竹林,象征生机与清雅。
  • 江亭:指江边的亭子,通常是供游人休息的地方。
  • 滩声:水流经过滩涂时的声音,给人以清新之感。
  • 灯影:灯光所投射的影子,暗示着夜晚的孤独。
  • 春日:春天的日子,象征生机与希望。
  • 元宵:指元宵节,象征团圆与欢乐。
  • 行乐:享受快乐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元宵: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春天的开始。诗中提到此节日,反映出时光流逝的感慨。
  • 蹙破两眉头:古人常用眉头紧锁表达忧愁或忧虑,反映出诗人心情的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作品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他的诗风受到杜甫的影响,强调写实,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立春后的第二天,正值春天的开始, poet captures the fleeting nature of time and the melancholy that sometimes accompanies the joy of spring and festivals. The poem reflects both the beauty of the natural world and the poet's inner emotional struggle.

诗歌鉴赏:

《又题郑店立春後一日》是一首充满生动意象和深刻情感的诗。诗的开头以“石壁仍丛竹”描绘出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竹林的清幽与石壁的坚实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接着,诗人转向江亭,强调了空间的缩小以及内心的孤独感。“滩声清客梦”通过水流的声音引发了诗人的思考,象征着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在春天即将过去、元宵节即将结束的时刻,诗人以“春日已虚过,元宵年又休”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时间的流逝不仅带走了节日的快乐,也带来了诗人的愁苦。“谁令不行乐,蹙破两眉头”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快乐的渴求,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露出浓厚的抒情成分,展现了诗人在春日暖阳下的矛盾心理:既享受自然之美,又因时光流逝而感到忧伤。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使得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壁仍丛竹:描绘静谧的自然环境,展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 江亭更小楼:暗指人事的变迁,感受到空间的狭小与局促。
  3. 滩声清客梦:水声清脆如梦,象征诗人的思绪飘荡。
  4. 灯影动诗愁:灯下的影子摇曳,暗示着孤独与愁苦。
  5. 春日已虚过:时光已逝,春天的美好转瞬即逝。
  6. 元宵年又休:元宵节的结束,代表着欢乐的消逝。
  7. 谁令不行乐:疑问式,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8. 蹙破两眉头:愁苦的表现,表达对快乐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水声比作梦,表现出梦幻与现实的交融。
  • 拟人:灯影“动”,赋予无生命的影子以生命感,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春日已虚过,元宵年又休”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节日的快乐,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快乐生活的渴望和对忧愁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雅与生机。
  • 江亭:代表休闲与思考的空间。
  • 灯影:象征孤独与思索。
  • 春日: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 元宵:象征团圆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春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2.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孤独感? A. 石壁
    B. 灯影
    C. 竹林

  3. 诗中“蹙破两眉头”意指什么? A. 愉快
    B. 忧愁
    C.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陆游:两位诗人均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但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时光的流逝,而陆游则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遭遇。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