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岘潭
作者:孟浩然 〔唐代〕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
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白话文翻译:
在岘潭的石边,沙滩在清晨微微延展。我试着垂下竹竿钓鱼,果然钓到了一条鲜活的鳊鱼。美人用金刀切鱼,纤细的手指上沾满了鲜红的鱼肉。因而我感谢陆内史(陆游),但这莼菜羹又何足为外人传颂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岘潭:地名,指的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潭水。
- 隈隩:隈:水边的曲折地方;隩:沙滩。
- 垂竹竿:将竹竿垂下去,通常指钓鱼。
- 槎头鳊:槎头:鱼的种类,指的是鳊鱼。
- 美人:指技艺高超的女子。
- 骋金错:用金刀切鱼,形容其技艺高超。
- 纤手:细腻的手。
- 脍红鲜:鲜美的鱼肉。
- 陆内史:陆游,唐代著名诗人,因其文采而受到赞誉。
- 莼羹:莼菜羹,莼菜用来做的汤,形容美味。
典故解析:
- 陆内史:陆游的尊称,表示对其文才的敬仰。
- 莼羹:在古代文学中,莼菜被视为美食,常用作诗词中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被称为“王孟”。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孟浩然隐居的时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唐代,文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与理想。
诗歌鉴赏:
《岘潭》是一首充满生机与闲适的诗,展现了诗人孟浩然在自然中钓鱼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首联写潭边的景色,"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清晨的沙岸透出宁静和美丽,诗人用“傍”和“缘”两个动词,描绘出水边的柔美曲线。接着,"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诗人以第一人称直接表达自己的行为,钓到的鱼是自然赐予的馈赠,充满了乐趣与期待。
诗中的美人则是对闲适生活的赞美,她用金刀切鱼,纤细的手指在鱼肉上游走,体现出一种优雅和细腻的生活态度。而最后一句"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则反映了诗人对美味的淡然态度,尽管莼菜羹美味,却不值得过多传颂,显示了对物质的超然和对精神食粮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展示出一种恬淡、悠然的生活哲学,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潭傍隈隩:描绘潭水边的石头与沙滩,突显自然宁静的环境。
- 沙岸晓夤缘:清晨的沙岸显得柔和,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试垂竹竿钓:诗人尝试钓鱼,表现出一种轻松的生活状态。
- 果得槎头鳊:成功钓到鱼,象征着自然的馈赠。
- 美人骋金错:美人用金刀切鱼,展现了优雅的生活情调。
- 纤手脍红鲜:细腻的手指切出鲜美的鱼肉,传达出生活的细致。
- 因谢陆内史:感谢陆游,体现出对文人雅士的敬重。
- 莼羹何足传:对美味的淡然态度,表达了对物质的超然。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上下句结构对称。
- 意象:如“竹竿”、“美人”等,富有生活气息。
- 比喻: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隐喻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潭:象征宁静和深邃的自然。
- 沙岸:代表柔和与温暖的生活环境。
- 竹竿:象征钓鱼的乐趣和轻松。
- 美人:体现对生活优雅的一种追求。
- 莼羹:象征美食,反映对物质的淡然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石潭傍隈隩”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环境? A. 山顶
B. 河边
C. 潭水边
D. 森林 -
诗中提到的“美人”是用什么工具切鱼的? A. 铜刀
B. 银刀
C. 金刀
D. 石刀 -
诗人对莼羹的态度是? A. 非常珍视
B. 不屑一顾
C. 觉得很美味
D. 认为值得传颂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郊《游子吟》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岘潭》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多地展现了孤独与哲理,而孟浩然则强调闲适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为《岘潭》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