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
时间: 2025-01-19 19:00: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城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
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
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
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
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城池和金色的台阶上,舞蹈宛如舜帝时代的盛宴,朝廷和百姓都充满了欢愉。九条街道和三座市场的风光如画,正是万家灯火中急促的乐曲与悠扬的弦乐。
凤楼临近华丽的街道,佳气弥漫,宛如烟雾升腾。雅俗共存,熙熙攘攘的市井呈现出美好的景象,怎能辜负这美好的芳华年华。
欢声笑语的筵席连接着白昼与黑夜,任凭酒坛在旗亭下斗酒十千。
赏心悦目的地方在哪里,唯有酒杯前的欢聚。
注释:
- 玉城金阶:指华丽的城池和金色的台阶,象征繁华和富贵。
- 舜干:指古代贤明的帝王舜,强调盛世的繁荣。
- 九衢三市:指城市的繁华景象,九条大街和三个市场,表现出热闹的氛围。
- 凤楼:象征高贵的建筑,临近铺满华丽的街道。
- 嘉气:美好的气息,象征祥和的氛围。
- 雅俗熙熙:形容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 芳年:美好的年华,强调时间的珍贵。
- 十千:形容数量众多,指酒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少逸,北宋词人,以其词风柔婉、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城市生活和人情世态,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看花回》是柳永的一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代背景。诗中的景象描绘了节日的欢庆与富裕的生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诗歌鉴赏:
《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繁华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在美好春光下的欢愉与热闹。开篇即以“玉城金阶”的宏伟场景吸引读者,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在这里,不仅有高贵的建筑,还有朝野百姓的欢声笑语,体现出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九衢三市”的盛况,展现了市场的繁华,强调了人们在节日中急切的乐器演奏与舞蹈的欢快,渲染出一种生活的美好。诗人以“凤楼临绮陌”进一步描绘了城市的美丽,隐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后半部分通过“笑筵歌席”,表现了人们在欢聚中的快乐,酒桌上的豪饮和歌声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情景。最后,诗人发问“赏心何处好”,直指生活的真谛,强调了与友人共酌的快乐,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首词充满了欢快的气氛,既有对繁华生活的赞美,也有对珍惜当下时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柳永作品一贯的细腻与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城金阶舞舜干:描绘华丽的城市和金色的阶梯,表示盛大的舞蹈场面,象征着繁荣。
- 朝野多欢: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人人都沉浸在欢快的氛围中。
- 九衢三市风光丽:城市的街道和市场景色美丽,展现出热闹的市井生活。
- 正万家急管繁弦:万家灯火中,乐器的演奏声急促而动人,增添了欢庆的气氛。
- 凤楼临绮陌:高贵的楼台旁是华丽的街道,象征着繁荣的生活。
- 嘉气非烟:美好的气息弥漫,不是烟雾,而是祥和的氛围。
- 雅俗熙熙物态妍:高雅与俗气在这里共存,市井生活繁华美好。
- 忍负芳年:不忍辜负这美好的年华,表达对时光的珍惜。
- 笑筵歌席连昏昼:欢笑的宴席贯穿昼夜,热闹非凡。
- 任旗亭斗酒十千:任凭酒杯在旗亭下翻倒,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饮酒的豪放。
- 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问道欣赏快乐的地方在哪里,答案是酒杯前的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城金阶”比喻繁华的城市。
- 对仗:如“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上下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在描绘繁华场景时,通过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气氛的热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繁华生活的赞美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了人们在欢庆时刻的愉悦与无忧,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城金阶:象征繁华与奢华的城市生活。
- 凤楼:代表高贵与美丽的建筑,体现了社会的富裕。
- 笑筵歌席:象征欢聚的场景,体现人们的欢乐与庆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城金阶”中“金阶”指的是什么?
- A. 金色的台阶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建筑风格
-
诗中提到的“九衢三市”是指什么?
- A. 大街和市场的繁华
- B. 古代的诗歌形式
- C. 一种饮酒方式
-
诗歌的最后一句“惟有尊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当下欢聚的珍惜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雨霖铃》:柳永的另一首词作,描绘离愁别绪。
- 《青门饮》: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长恨歌》(白居易):同样描绘了人间的繁华与美好,但更侧重于爱情的主题。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也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更加抒情,侧重于自然与人心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柳永词研究》:探讨柳永的词风与影响的专业书籍。
- 《宋词三百首》:精选宋代词作,包括柳永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