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6:4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苎萝妖艳世难偕。善媚悦君怀。
后庭恃宠,尽使绝嫌猜。
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
捧心调态军前死,罗绮旋变尘埃。
至今想,怨魂无主尚徘徊。
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悲惨的故事。美丽的苎萝(指西施)在世间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她善于迎合君主的心意。虽然在后宫中得到宠爱,却使得彼此之间的猜忌和嫌隙消失殆尽。正当享受着朝欢暮宴时,兵灾却突然降临。她在军前捧心、调适态度,然而美好的衣裳却在战乱中化为尘埃。至今回想起她时,那些怨恨的灵魂仍然无处安放,徘徊不去。每晚在姑苏城外,当年的明月依旧,但只照耀空荡荡的荒台。
注释
字词注释:
- 苎萝:一种植物,象征美丽的女子。
- 恃宠:依靠宠爱。
- 绝嫌猜:消除猜忌和嫌隙。
- 捧心:表示心中充满情感。
- 罗绮:华丽的衣服。
- 怨魂:带有怨恨的灵魂。
典故解析:
- 西施:春秋时期著名的美女,因其美貌而被称为“沉鱼落雁”,她的故事传颂千古。
- 姑苏城:指的是苏州,西施的故乡,常作为思念和哀伤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湘东,北宋著名词人,擅长写词,尤其以描绘爱情和离别著称。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而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西施其三》创作于宋代,正值动荡的时代,词中表现了对美丽女子命运的深切同情,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摧残。
诗歌鉴赏
《西施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施的美丽与悲惨命运,诗中不仅有对西施外貌的描写,更深入探讨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开篇以“苎萝妖艳世难偕”点明了西施的美丽,但美丽并未带来幸福,反而使她在宫中生活得更加孤独。接着,诗人通过“后庭恃宠”描绘了她在后宫的地位,然而这种依赖也让她深陷于猜忌的漩涡中,生活的乐趣被战争打断。诗中“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一句,跃然纸上的是欢宴背后的不安和压迫,战争的突如其来使得美好的生活瞬间破碎,带来了生与死的拷问。
整首词通过西施这一典型形象,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最后“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以月照荒台的意象,深化了对失去的思念与哀伤,表现出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切感悟。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柳永不仅展示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也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动荡与人间疾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苎萝妖艳世难偕:美丽的苎萝(西施),世间难以找到同伴。
- 善媚悦君怀:她擅长迎合君主的心意。
- 后庭恃宠,尽使绝嫌猜:在后宫中因宠爱而消除了猜忌。
- 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正享受着朝夕的欢愉,却因战争而打断。
- 捧心调态军前死,罗绮旋变尘埃:为了爱情在战场上付出生命,华丽的衣物变成尘埃。
- 至今想,怨魂无主尚徘徊:至今想念,怨恨的灵魂仍无处寄托。
- 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每晚在姑苏城外,昔日的月亮照耀着空荡的荒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苎萝比作美丽的女子,增强形象感。
- 拟人:将灵魂的怨恨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词句结构工整,增强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西施的命运,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对历史悲剧的沉痛反思,表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命运的残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苎萝:象征美丽与脆弱。
- 君怀:代表爱情与依附。
- 后庭:后宫的生活,象征权力与孤独。
- 江上兵:战争的象征,突显生活的无常。
- 月与荒台:月亮象征思念,荒台则代表失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苎萝”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美丽
- C. 权力
-
诗中提到的“后庭”指什么?
- A. 战场
- B. 后宫
- C. 乡村
-
诗中“罗绮旋变尘埃”表达了什么?
- A. 美丽的衣服变得华丽
- B. 美好的生活瞬间消逝
- C. 战争带来的胜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曹雪芹作品,涉及爱情与命运的主题。
- 《离骚》:屈原的作品,对美丽与哀愁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
- 杜甫《春望》:在动荡中反映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感慨,层次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柳永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