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叔晋祠诗》
时间: 2025-01-19 13:41: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并州古来称近胡,山雄气壮民足储。
山根晋水发源处,平若皎监潜决疏。
渐流渐急不可测,以至左浮右虎鸣清渠。
岂惟俯可见毛发,况乃了了看龟鱼。
下溉平田几百顷,稻苗左禾右巴稏曾不枯。
兴亡莫问随水远,庙深草树空扶疏。
伊君持节过其下,爱此佳趣聊停车。
北望故城无旧物,泱漭野色连丘墟。
已向风前听好鸟,只畏落日闻苍孤。
晋人须识汉使美,冉冉青髯似绿蒲。
白话文翻译:
并州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接近胡人的地方,山势雄伟,气势壮丽,人民的生活富足。
在山脚下,晋水的源头平静如镜,清澈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细流。
水流渐渐变急,难以测量,流向左边和右边,像是老虎在清渠中鸣叫。
不只是俯视可以见到水中的毛发,连龟和鱼也都清晰可见。
灌溉着数百顷的平田,稻苗在左,禾苗在右,巴稏也从未枯萎。
兴亡之间不必追问水的流向,庙宇深处草木繁茂空灵。
你持节经过这里,喜欢这个美好的景致,便停下车来欣赏。
北望故乡,却没有旧物可寻,辽阔的野色连绵起伏,连着丘陵和废墟。
已在风中听到鸟儿的歌唱,只怕夕阳落下时,听到孤独的苍鹰鸣叫。
晋人须要知道汉使的美好,青色的胡子像绿蒲一样柔和。
注释:
- 并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大同市一带。
- 近胡:指地理位置接近胡人,暗指民族交融。
- 皎监:清澈如镜的水面。
- 潜决疏:水流潜流而出,形容水的清澈。
- 巴稏:一种禾本科植物,通常用于水田。
- 伊君:指持节的官员,可能暗指某位特定的名人。
- 泱漭:形容水面广阔的样子,指无边无际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文人之一。梅尧臣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梅尧臣游览晋祠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家国兴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晋祠为背景,描绘了雄伟的山水景色,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开篇即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入手,展现了山川的雄浑与人民的富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中间部分通过对水流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晋水的清澈与活力,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而后,诗人又引入了兴亡的思考,表现了对于历史的感慨。最后,诗人以个人的感受结束,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并州古来称近胡:指出并州的地理和历史背景。
- 山雄气壮民足储:赞美山的雄伟,暗示人民的富饶。
- 山根晋水发源处:指明水源的重要性。
- 平若皎监潜决疏:形容水清如镜,水流平静。
- 渐流渐急不可测:水流的变化无常。
- 岂惟俯可见毛发:不止从上面能看见水中的事物。
- 况乃了了看龟鱼:水下生物清晰可见。
- 下溉平田几百顷:水灌溉的丰饶。
- 兴亡莫问随水远:历史的变迁不必追问。
- 庙深草树空扶疏:庙宇的宁静与自然的结合。
- 伊君持节过其下:提到路过的官员。
- 爱此佳趣聊停车:欣赏美景而停下。
- 北望故城无旧物:向北望故乡,却无旧物可寻。
- 泱漭野色连丘墟:辽阔的自然景色。
- 已向风前听好鸟:听到鸟鸣的美妙。
- 只畏落日闻苍孤:担心孤独的黄昏。
- 晋人须识汉使美:提醒后人要珍惜历史。
- 冉冉青髯似绿蒲:以青髯形象比喻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髯似绿蒲",形象生动。
- 对仗:如“左浮右虎”,体现工整对称。
- 排比:多次提到水的特征,增强了描述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自然的赞美为主线,融合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力量与雄伟。
- 水:象征生命与流动。
- 鸟: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庙:象征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梅尧臣
- D. 杜甫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水流渐渐变急的景象体现了__。
-
判断题:诗中“兴亡莫问随水远”是对历史的感慨。(对/错)
答案:
- C
- 变化与不可测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和永叔晋祠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历史的感慨,而王维则更注重于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及其风格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