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扇非团扇,每来场圃见。因风吹糠籺,编竹破筠箭。任从高下手,不为暄寒变。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言倦。
白话文翻译:
这把扇子不是那种圆形的团扇,每次在田间园圃时都能看到它。风一吹,轻轻地扬起麦糠,竹子编成的扇子就像破竹箭一样。无论高低如何,都可以随意使用,不会因天气的炎热或寒冷而改变。去掉了粗糙,得到了精致,持久使用也不会感到疲倦。
注释:
- 白扇:指一种扇子,形状扁平,与团扇相对。
- 场圃:指田地或园子。
- 糠籺:指稻谷脱壳后的残余物,轻盈的东西。
- 编竹:用竹子编制而成的器物。
- 破筠:指用竹子编成的器具。
- 任从高下手:可以随意地高低使用。
- 暄寒:指天气的炎热与寒冷。
- 去粗而得精:去掉粗糙的部分,得到精致的结果。
- 持之莫言倦:指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感到疲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和赋。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农事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农具的观察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诗中通过扇子的描绘,表现了他对简单劳动的尊重与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扬扇”为题,运用扇子作为意象,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敬意和对简单生活的赞美。诗中开头两句直接指出扇子的形状和使用场合,立刻引入了农村的场景,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接下来的“因风吹糠籺”,则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把田间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仿佛让人感受到风的轻柔和农作的宁静。
在后面的诗句中,诗人强调了工具的实用性和劳动的耐心,表现出一种对朴实劳动的欣赏。最后两句“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言倦”更是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劳动成果的赞美和对坚持的信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示了梅尧臣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性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扇非团扇:明确扇子的形态,强调其独特性。
- 每来场圃见:描绘了扇子在农田中常见的场景。
- 因风吹糠籺:通过自然现象引入田间的生动情景。
- 编竹破筠箭:强调扇子的材质,表达简朴的美。
- 任从高下手:体现扇子使用的灵活性。
- 不为暄寒变:说明扇子的实用性,不受天气影响。
- 去粗而得精:强调工具的精细与功能。
- 持之莫言倦:表达对劳动的坚持与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扇子比作破竹箭,强调其轻盈与灵巧。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展现了诗人对语言的把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简单工具的描写,传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与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扇:象征着简单与实用。
- 糠籺:代表自然与农田的丰收。
- 编竹:象征着手工艺的智慧与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扇与团扇的区别是什么?
- A. 材料不同
- B. 形状不同
- C. 用途不同
- D. 颜色不同
-
诗中提到的“去粗而得精”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工具的华丽
- B. 事物的实用性
- C. 劳动的辛苦
- D. 生活的艰难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的诗歌都关注生活的真实与自然,但梅尧臣更注重平民的辛勤劳动,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有侧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