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嘉兴永乐院檇李亭》
时间: 2025-01-04 11:47: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嘉兴永乐院檇李亭
土化吴王甲,骨朽越王兵。
五月菖蒲草,千年檇李城。
蒲根蛙怒嚎,城中乌夜鸣。
吴越灭已久,客心空屏营。
落日孤亭间,悠悠锺磬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嘉兴永乐院檇李亭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吴王和越王,暗示了古战场的惨烈,接着描写了五月的菖蒲草和历史悠久的檇李城,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的结合。诗中可以听到蛙声和乌鸦的鸣叫,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与凄凉。尽管吴越的战争早已结束,但诗人的心中却感到无比空虚。最后描绘了落日时分,孤亭中的钟磬声悠扬,增添了诗的意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土化:土化是指变成土,象征王朝的灭亡。
- 吴王甲:指吴国的王者,甲是武器的意思。
- 骨朽:骨头腐烂,象征着战士的无情惨死。
- 菖蒲草:一种草本植物,常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清香和生命。
- 檇李:一种果树,象征着历史的悠久。
- 蛙怒嚎:蛙声大作,表现了自然的喧闹。
- 乌夜鸣:夜晚乌鸦的叫声,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 空屏营:客人心中空虚,没有归属感。
- 悠悠锺磬声:钟磬的声音悠扬,增添了孤独的意境。
典故解析:
- 吴越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斗争反映了古代诸侯争斗的悲剧。
- 诗中提到的“吴越灭已久”,强调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晚年,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嘉兴是梅尧臣的故乡,他在此创作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五言绝句,结构简洁明了,但在意境上却极为丰富。诗的开头通过“土化吴王甲,骨朽越王兵”两句,迅速引入了历史的背景,吴越两国的兴衰更替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接下来的“五月菖蒲草,千年檇李城”则将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诗中“蒲根蛙怒嚎,城中乌夜鸣”的描写,生动地呈现出夜晚的寂寥与孤独,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尤其是“吴越灭已久,客心空屏营”,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最后一句“落日孤亭间,悠悠锺磬声”则以落日为背景,描绘了亭中悠扬的钟声,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传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土化吴王甲,骨朽越王兵:古代吴国的王甲和越国的战士都已化为尘土,反映出战争的悲惨与时间的无情。
- 五月菖蒲草,千年檇李城:五月的菖蒲草象征着生机,而千年檇李城则代表着历史的悠久,形成鲜明对比。
- 蒲根蛙怒嚎,城中乌夜鸣:自然的声音与城市的寂静相互交织,表现出一种对比与对立。
- 吴越灭已久,客心空屏营:历史的变迁使诗人感到心中空虚,缺乏归属感。
- 落日孤亭间,悠悠锺磬声:落日下的孤亭与悠扬的钟声,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与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土化”与“骨朽”比喻历史的沧桑。
- 拟人:蛙声和乌鸦的叫声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王、越王:象征着历史的战争与权力的斗争。
- 菖蒲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清香。
- 檇李城:代表着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 蛙声、乌鸣:象征着夜晚的孤寂与自然的喧闹。
- 落日、钟磬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王甲”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王?
- A. 周朝
- B. 春秋时期
- C. 战国时期
- D. 汉朝
-
“蒲根蛙怒嚎”中,蛙声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夸张
-
诗的最后一句“悠悠锺磬声”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
- C. 激昂
- D.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维
诗词对比:
可以将梅尧臣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比较,二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生哲理,但梅尧臣更侧重历史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自然的宁静之美。两者在意境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值得深入研究与比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梅尧臣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
以上内容为关于梅尧臣《题嘉兴永乐院檇李亭》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