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沉饮非荒宴,凛然忽颓山。
或人欲问事,已醉不能言。
古来亦如此,名字垂千年。
但问酒中适,岂计饮者传。
白话文翻译:
喝酒并不是为了荒唐的宴会,
我心中清醒却又无所依靠。
如果有人想问我事情,
我早已醉得说不出话。
古往今来都如此,
那些名字流传千年。
只问酒中的快意,
又何必计较饮者的传说。
注释:
- 沉饮:沉醉于饮酒。
- 荒宴:荒唐的宴会,意指不务正业的饮酒。
- 凛然:形容心中清醒、坚定的样子。
- 颓山:形容人处于一种无所依靠的状态。
- 问事:询问事情。
- 名字垂千年:指古人的名声流传至今。
- 酒中适:在酒中获得的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年-1120年),字任之,号紫阳,宋代诗人,文学家。晁补之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酒为题材,表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其作品多涉及隐逸、饮酒、自然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晁补之在饮酒时所作,受到陶渊明的影响,表达了他对饮酒的理解与体悟。在当时,文人雅士常以饮酒为乐,寻找精神寄托,晁补之通过此诗探讨了饮酒的意义与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沉饮非荒宴”开篇,明确了诗人对饮酒的态度,抒发了他对饮酒的独特理解。诗人强调饮酒并非盲目的狂欢,而是一种清醒的选择,这种选择使他在面对世俗的纷争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凛然忽颓山”,更是将这种清醒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身处醉酒之中,心中却依然秉持着一种坚定与严肃。
“古来亦如此,名字垂千年”一联承接前文,指出饮酒的传统与历史,表明诗人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而是踏着历史的足迹,与古人对饮酒的情感产生共鸣。最后“但问酒中适,岂计饮者传”,则是对饮酒本质的深刻思考,真正的乐趣在于酒中,至于饮者的名声与传说,实在是无关紧要。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饮酒的哲理思考,传递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沉饮非荒宴:强调饮酒的目的,非为荒唐的宴会。
- 凛然忽颓山:内心清醒,外在却显得无所依靠。
- 或人欲问事:有人想要询问事情。
- 已醉不能言:自己已醉,无力回答。
- 古来亦如此:历史上也都是如此。
- 名字垂千年:古人的名声传承至今。
- 但问酒中适:只问在酒中所获得的快意。
- 岂计饮者传:何必在意饮者的名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沉饮”与“荒宴”的对比,展示了作者的独特视角。
- 象征:酒象征着自由与内心的宁静。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加强了对饮酒意义的探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饮酒的独立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我内心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强调了饮酒中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而非外界的评价。
意象分析:
- 酒:象征着自由、快乐与逃避世俗的压力。
- 山: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醒与坚定,但同时也隐喻世事的艰难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沉饮非荒宴”中的“荒宴”指的是:
- A. 热闹的聚会
- B. 无意义的饮酒
- C. 酒的美味
- D. 诗人的朋友们
-
诗中提到的“古来亦如此”是指:
- A. 饮酒的传统
- B. 诗人的名字
- C. 饮酒的技巧
- D. 自然风光
-
“但问酒中适”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理解?
- A. 世俗的名声
- B. 酒的味道
- C. 内心的快乐
- D. 饮酒的方式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陶渊明在其诗中同样表现出对饮酒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李白《将进酒》:李白的诗则更加豪放,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饮酒的渴望,风格与晁补之相比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