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东粹包宏父三首癸卯夏》
时间: 2025-01-19 15:53: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东粹包宏父三首癸卯夏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平生不识字,把笔学吟诗。
旧说韦苏州,于余今见之。
每遭饥寒厄,出吐辛酸辞。
候虫鸣屋壁,凤蝉啭枯枝。
但有可怜声,入耳终无奇。
宏斋误题品,恐贻识者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戴复古自己学诗的经历与困境。他自幼不识字,后来才开始学习作诗。诗中提到韦苏州(韦应物),他在学习中感受到韦苏州的诗才。诗人常常遭遇饥寒困苦,写下了许多辛酸的诗句。窗外虫鸣声声、蝉鸣阵阵,虽然可怜,却听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最后,诗人感慨宏斋(包宏父)的误题,担心会让识字的人也感到饥饿。
注释
- 韦苏州:指韦应物,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
- 宏斋:包宏父,可能是诗人朋友或同道,因其误题作品而感到遗憾。
- 可怜声:指虫鸣和蝉鸣,虽然声响可怜,但却没有特别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字惟道,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其真挚质朴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癸卯年夏天,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与对文学学习的渴望,同时也写出了生活的困苦与对美好艺术的追求。
诗歌鉴赏
戴复古的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感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读书经历,反映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矛盾。诗的开头便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不识字的经历,展现了他对诗歌的渴望。用“把笔学吟诗”来表明他的努力和决心,虽然起初面临困难,但他仍然努力去探索文学的世界。
“每遭饥寒厄,出吐辛酸辞”一联,深刻揭示了诗人在生活中遭遇的艰辛与苦楚。他用生动的比喻将生活的困苦与诗歌的创作联系在一起,显示出他在逆境中仍然追求艺术的精神。在随后的描写中,虫鸣、蝉声的意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也引发了对生活微小却真实的感悟。
最后一联“宏斋误题品,恐贻识者饥”,则表达了诗人对他人误解的无奈与对知识的珍惜,暗示着知识的缺乏可能导致精神上的饥饿。整体而言,诗歌在描绘个人艰辛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艺术与知识的深切渴望,展现了戴复古在宋代诗坛的独特立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不识字:自幼不识字,表明学习诗歌的艰难。
- 把笔学吟诗:努力用笔写诗,体现出学习的决心。
- 旧说韦苏州:提到韦应物,表明对前人诗才的钦佩与学习。
- 于余今见之:对韦应物的诗作有新的理解和启发。
- 每遭饥寒厄:经历了生活的困苦,强调现实的艰难。
- 出吐辛酸辞:在困苦中写下辛酸的诗句,体现生活的真实。
- 候虫鸣屋壁:描写自然环境,营造氛围。
- 凤蝉啭枯枝:蝉鸣声声,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脆弱。
- 但有可怜声:即使是可怜的声音,也无特别之处。
- 入耳终无奇:与诗歌的追求形成对比,反映出内心的不满。
- 宏斋误题品:提到他人误解自己的作品,感慨万千。
- 恐贻识者饥:担心误解导致更深的精神饥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与诗歌创作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虫鸣、蝉鸣被赋予情感,使自然环境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作者在生活困苦中对知识与艺术的渴望,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诗人以个人经历为基础,反映出对社会和文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虫鸣:象征生活的微小细节,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凤蝉:寓意生命的坚韧与脆弱交织,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戴复古的《谢东粹包宏父三首癸卯夏》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知识与艺术的渴望
C. 对爱情的思考
D. 对自然的礼赞 -
“每遭饥寒厄,出吐辛酸辞”中“辛酸辞”指的是什么? A. 甜美的诗句
B. 反映生活苦难的诗句
C. 对友人的赞美
D.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戴复古与韦应物的作品,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韦应物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淡雅的清新,而戴复古则更为直白,直面生活的艰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韦应物诗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