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文懿艰危际,虚心自晏宁。
依违惭问战,间淡贵无刑。
镇俗懲浮躁,尊儒镂典经。
忠诚亏美諡,良足愧幽灵。
白话文翻译:
在艰难的时局中,文人应当保持谦恭与宁静。
对战争的疑惑与犹豫让人惭愧,淡然处事更显珍贵。
应当镇定世俗,惩戒浮躁,尊重儒家经典。
忠诚的美名却被亏损,心中对于冤屈的灵魂感到愧疚。
注释:
- 文懿:指文人的品德与风范。
- 艰危际:艰难危急的境地。
- 虚心:谦虚的心态。
- 依违:犹豫不决,处于困惑之中。
- 惭问战:对战争的疑问感到羞愧。
- 间淡:淡然处事,指处事不惊。
- 镇俗:安定风俗。
- 懲浮躁:惩戒轻浮与急躁。
- 尊儒:尊重儒家文化。
- 忠诚亏美諡:忠诚的品德遭到损害,无法获得美好的谥号。
- 良足愧幽灵:良知使人感到对冤屈灵魂的愧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约975年-1040年),字君复,号峦峰,苏州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曾任官职,致力于文治与诗词创作。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社会时局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是夏竦奉和皇帝所作,旨在回应当时的历史境遇与文化思考,反映出对五代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思索与批判,体现出对忠诚与道德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对文人应有的品德的强调,表达出在动荡的时代中,文人应保持谦逊与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依违惭问战”则体现了对战争的反思,表现出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困惑。
“镇俗懲浮躁”则是对社会现状的鞭挞,诗人呼吁大家应当反思当下的风气,重拾儒家经典的价值,强调对文人应有的责任感。最后两句则以忠诚与良知为中心,表现出对历史责任感的深刻反省,强调文人的忠诚不仅是对国家的忠诚,更是对历史公正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情感上深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期望,既是对五代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当下社会的警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懿艰危际:在艰难的时局中,文人应有品德与风范。
- 虚心自晏宁:保持谦恭,内心安宁。
- 依违惭问战:对战争的困惑与犹豫感到羞愧。
- 间淡贵无刑:淡然处事是珍贵的品质。
- 镇俗懲浮躁:应当安定风俗,惩戒浮躁之风。
- 尊儒镂典经:尊重儒家经典,刻印其道理。
- 忠诚亏美諡:忠诚的品德遭受损害,无法获得美好的谥号。
- 良足愧幽灵:良知让人感到对冤屈灵魂的愧疚。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有着严谨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文人品德比作艰难时局中的安宁。
- 排比:通过排比强调文人的责任感与社会风俗的关系。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文人在艰难境遇中的责任感与道德观展开,强调忠诚与良知的重要性,呼唤对历史的深思与反省。
意象分析:
- 文懿:象征文人的品德与风范,反映出文人应有的道德标准。
- 艰危际:代表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虚心:象征谦逊与内心的宁静。
- 依违:表现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迷茫。
- 忠诚:象征对国家与历史的责任感。
- 幽灵:暗示历史的冤屈与未解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文懿艰危际”中的“艰危”指的是? A. 快乐的时光
B. 艰难的境地
C. 丰富的历史
答案:B -
诗中“镇俗懲浮躁”的含义是? A. 赞美风俗
B. 安定风俗,惩戒浮躁
C. 忽视社会风气
答案:B -
“忠诚亏美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遗憾
B. 对忠诚的赞美
C. 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夏竦的诗更加关注文人的责任感与社会风气,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两者都在历史的背景中表现出对文化与道德的深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