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制读前汉书 其二
夏竦 〔宋代〕
子房天授汉,不战道尤尊。
秘法盈编受,危机借箸论。
避封昭止足,辟谷厌尘喧。
莫讶萧规茂,从容有绪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汉朝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子房”是指张良,他在汉朝建立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张良的智慧和策略,不通过战争手段而获得尊重。接着,诗中提到“秘法”和“道”,暗示了古代文化中的智慧和哲理。后面的句子则表达了对尘世繁杂的厌倦,向往清静的生活。最后一句强调了在这种安静和从容中所能表达的深刻思想。
注释
- 子房:指张良,汉初著名的谋士,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 天授汉:指汉朝的建立是天命所归。
- 不战道尤尊:强调不通过战争而赢得尊重。
- 秘法:指古代的智慧和方法。
- 避封:避开封建的束缚。
- 辟谷:指不食五谷,表示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
- 萧规茂:指萧规与茂蕴,二者皆有高雅深邃的意象。
- 绪言:指情绪和言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970年-1040年),字子升,号希元,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他以诗文见长,尤以骈文和词作著称,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作者在读《前汉书》中受到启发,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对治国理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言绝句,字数整齐,韵律和谐,展现了宋代诗人的诗歌技巧。诗的开头提到“子房天授汉”,以历史人物张良的事迹引入,表现出对卓越谋士的崇敬和对汉朝历史的赞美。接着的“秘法盈编受”一句,传递出古代文化中的智慧和哲理,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诗中对于“避封”和“辟谷”的提及,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显示出一种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最后一句“莫讶萧规茂”,则以从容的态度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强调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安宁与从容,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房天授汉:张良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受到天命的支持。
- 不战道尤尊:强调张良的智慧和策略,使其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尊重。
- 秘法盈编受:古代的智慧和方法在历史中被广泛接受和传承。
- 危机借箸论:在危机中依靠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 避封昭止足:追求自由,不被封建制度所束缚。
- 辟谷厌尘喧:渴望简单清净的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
- 莫讶萧规茂:不必惊讶于高雅的规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从容有绪言:在从容中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人物与理想境界相结合,展现出深刻的哲理。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通过“辟谷”和“避封”象征对自由和清静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智慧和清静生活的追求,通过张良的事迹来反思当今社会,表达对治国理政的思考,倡导一种超然和从容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房:智慧与策略的象征。
- 秘法:传统文化的代表。
- 辟谷:超脱与宁静的象征。
- 尘喧:世俗的繁杂与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子房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邦
B. 张良
C. 项羽
D. 曹操 -
“辟谷”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清静生活
C. 繁华喧嚣
D. 统治权 -
诗中提到的“秘法”主要指的是什么? A. 武力
B. 传统智慧
C. 政治权谋
D. 经济政策
答案
- B. 张良
- B. 清静生活
- B. 传统智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春江花月夜》: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意象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前汉书》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