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送人西上
作者: 夏竦 〔宋代〕
旅程看驿道,西去兴何如。
南国秋霖后,斜阳树影疏。
野光飞翠羽,溪艳照红蕖。
好去朝端客,人争草荐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西去的情景与感受。旅途上的驿道让人思索,西行的兴致如何呢?南方经历了秋雨之后,夕阳洒下的光影在稀疏的树影中摇曳。野外的光线像翡翠的羽毛一样飞舞,溪水的美丽映照着红色的荷花。真是个适合出发的好时机,大家都在争相为你送行并推荐书信。
注释:
- 旅程:指旅行或行程。
- 驿道:古代供驿马和行人通行的道路。
- 兴:兴致、兴头。
- 南国:指南方地区。
- 秋霖:秋季的细雨。
- 斜阳:夕阳,指落日的光辉。
- 树影疏:稀疏的树影,形容夕阳照射下的景象。
- 野光:田野间的光亮。
- 飞翠羽:形容轻盈如羽毛的绿色光线。
- 溪艳:溪水的艳丽。
- 红蕖:红色的荷花。
- 朝端客:指早晨出发的旅客。
- 草荐书:用草席送行并推荐书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夏竦,字景先,号山樽,南宋时期的诗人,以风格清新、意境优雅见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人情。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西去的依依不舍与美好祝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交往习俗。
诗歌鉴赏:
《秋日送人西上》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独特美景和浓厚的人情味。诗的开头以“旅程看驿道”引入,既表达了送别的场景,也暗含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思考。接下来的“南国秋霖后,斜阳树影疏”描绘了秋雨过后的宁静与清新,夕阳下的树影则增添了几分惆怅。诗中“野光飞翠羽,溪艳照红蕖”用生动的意象勾勒出秋日的秀美,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最后两句“好去朝端客,人争草荐书”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了人们在送别时的热情与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受到秋日的萧瑟与温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旅程看驿道”:描绘送别的场景,旅途中看着驿道,唤起对友人的思念。
- “西去兴何如”:思考友人西行的心情与兴致。
- “南国秋霖后”:点明背景,南方经历秋雨后的清新气候。
- “斜阳树影疏”:描写夕阳照射下稀疏的树影,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野光飞翠羽”:形象地描绘自然美,光影如翡翠般飞舞。
- “溪艳照红蕖”:溪水映照着红色的荷花,增添了诗的色彩与生机。
- “好去朝端客”:表达对友人的祝福,认为此时出发正合适。
- “人争草荐书”:大家为友人送行,争相推荐书信,表现友情深厚。
-
修辞手法:
- 比喻:“野光飞翠羽”将光与翡翠的轻盈相比较,生动形象。
- 对仗:“南国秋霖后,斜阳树影疏”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美的描写与送别的情感,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人生旅途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美好的祝福。
意象分析:
- 驿道:象征着旅途与人生的道路。
- 秋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斜阳:象征着生命的夕阳,感叹人生的短暂。
- 红蕖:象征着美好与纯真,表达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驿道”指的是什么? A. 驿站的道路
B. 行人的小路
C. 山间小道
D. 城市道路 -
“南国秋霖后”中的“秋霖”是指什么? A. 秋天的阳光
B. 秋天的细雨
C. 秋天的风
D. 秋天的花 -
诗中“人争草荐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送别的冷淡
B. 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
C. 对书信的厌倦
D. 对草地的热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送别的情景,但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李白的《赠汪伦》则通过对友人情谊的深刻描写,展现了更为豪放的情感,与夏竦的细腻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曲鉴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