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听讲尚书彻太清楼锡宴》
时间: 2025-01-01 13:3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皇帝听讲尚书彻太清楼锡宴
作者: 夏竦 〔宋代〕
洛书初罢讲,汉苑特开筵。
将许陪旒扆,先容况简编。
神宗遗札启,真祖实文宣。
密坐瞻尧日,凝心听舜弦。
赐花缃叶缀,劝酒玉户传。
恩重天难报,肌肤岂易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皇帝在太清楼上听讲《尚书》的情景,宴会特别举办,气氛庄重而热烈。诗中提到古代的典籍和先贤的教诲,表明对历史文化的敬重与传承。最后表达出对皇恩的感激之情,认为这样的恩惠是难以回报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洛书:古代的经典书籍之一,与《易经》、五行等有关。
- 旒扆:旒,指带有装饰的车帷,扆,指高座,象征着皇帝的位子。
- 真祖:指的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 尧日:指尧帝的日子,象征着明君的治世。
- 舜弦:指舜帝,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
- 缃叶:一种名贵的纸,常用于书写。
- 玉户:指用玉制成的门,象征着尊贵和吉祥。
典故解析
- 尧舜:尧和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
- 神宗遗札:指的是宋神宗的遗诏,体现了对治国理政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文渊,号云峰,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官职,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结合历史典故,表现出对道德理想与人文情怀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皇帝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体现了对治国理政的期望与责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帝在太清楼上听讲《尚书》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帝王对文化与道德的重视。诗人通过“洛书初罢讲”引入,勾勒出宴会的庄严氛围。接着提到汉苑特开筵,表现出为弘扬传统文化而特意设置的场合,彰显了皇帝的文化自觉。
“将许陪旒扆,先容况简编”进一步强调了皇帝身为“旒扆”的重要性,承载着历史的责任。神宗和真祖的提及则暗示着对历史的尊重与学习,体现出治国理政的智慧。
“密坐瞻尧日,凝心听舜弦”表达了对先贤的崇敬,强调了治国理政需要智慧与德行的结合,暗示着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两句“恩重天难报,肌肤岂易镌”则表现出对皇恩的深切感激,表达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感恩之情,尽显诗人的情感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书初罢讲:刚刚结束对《尚书》的讲解。
- 汉苑特开筵:在汉朝的园苑中特别设宴。
- 将许陪旒扆:准备陪伴皇帝的尊位。
- 先容况简编:先容与讲解古代文献的情况。
- 神宗遗札启:提到神宗的遗诏,开启对经典的讨论。
- 真祖实文宣:讲述汉祖刘邦的真实文献,传达历史的智慧。
- 密坐瞻尧日:静静坐着仰望尧帝的日子,象征理想的治国。
- 凝心听舜弦:专心聆听舜帝的教诲,传承文化。
- 赐花缃叶缀:赐予花缃纸张,象征对文化的重视。
- 劝酒玉户传:传递酒水,表示宴会的欢愉。
- 恩重天难报:皇恩深厚,难以回报。
- 肌肤岂易镌:身体与生命难以铭刻,表达感激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密坐瞻尧日,凝心听舜弦”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意的韵律感。
- 比喻:用“尧日”和“舜弦”比喻理想的治国理念,提升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表达了对皇权的感激,以及对理想治国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与国家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书:象征古代智慧与伦理。
- 旒扆:象征皇权与尊贵。
- 尧舜:象征理想的君主与治国理念。
- 玉户:象征富贵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洛书”指代什么?
A. 古代文献
B. 古代地理
C. 古代音乐
D. 古代哲学 -
诗中提到的“尧日”象征什么?
A. 暴政
B. 理想治国
C. 文化衰退
D. 战乱 -
“恩重天难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感激
C. 忧伤
D. 喜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皇帝听讲尚书彻太清楼锡宴》均涉及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强调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研究》
- 《古代文献与历史文化》
以上为《皇帝听讲尚书彻太清楼锡宴》这首诗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这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