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惠连初拟赋秋怀,病束慵缠几未谐。
湿叶堕丹明晚堑,破云拖粉露晴崖。
先甘衰落归双鬓,已觉清凉入百骸。
试枕离骚校闲品,竹烟杉籁满萧斋。
白话文翻译:
我初想写下对秋天的感怀,病痛和懒惰让我难以写作。
湿漉漉的叶子在晚秋的堑边纷纷落下,云破开后,露珠在晴朗的崖边拖曳。
我早已感受到衰老的滋味,白发渐生,清凉的气息已沁入我的全身。
不妨枕着《离骚》轻松品味,竹烟和杉树的笛声充满了我的斋室。
注释:
- 惠连:古代诗人,因其诗作而被称为“惠连”,这里指代诗歌的开始。
- 秋怀:对秋天的感慨和思绪。
- 束慵缠:病痛缠身,懒惰无力。
- 湿叶堕丹:湿润的叶子红色的落下。
- 破云拖粉露:云层破开,露水在阳光照耀下闪烁。
- 双鬓:两侧的鬓发,指代衰老。
- 百骸:全身,形容清凉的感觉遍及全身。
- 离骚:屈原的名作,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 竹烟杉籁:竹林的烟雾与杉树的笛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孤山,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诗人。他以孤高清雅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著称,被誉为“诗中之隐者”。林逋的诗歌常常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林氏诗风”。
创作背景:
《秋怀》创作于秋季,正值诗人因病而感到身体虚弱之时。诗中通过秋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感受交织,表现了诗人在秋天的多重情感: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秋怀》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秋天深沉情感的诗作。全诗以“秋怀”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即以“惠连初拟赋秋怀”引入,展现了诗人创作的初衷,但随即又提到“病束慵缠”,显示了他因病而感到的无奈和懒惰,心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却难以言说。
接下来的意象描绘也充满了秋天的气息,“湿叶堕丹明晚堑,破云拖粉露晴崖”,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凄凉的美。诗人在此不仅观察自然,还通过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尤其是“先甘衰落归双鬓”,直接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与接受,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
最后两句“试枕离骚校闲品,竹烟杉籁满萧斋”则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精神的慰藉,试图通过对《离骚》的品味和竹林、杉树的声音来寻找内心的宁静。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怀,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而清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惠连初拟赋秋怀:开篇点题,表明创作的主题与初衷。
- 病束慵缠几未谐:描绘自己因病痛和懒惰而难以创作的状态。
- 湿叶堕丹明晚堑:秋叶湿润,落下的景象,暗含秋意的凄凉。
- 破云拖粉露晴崖:晴天的露水在崖边闪耀,描绘自然的美丽。
- 先甘衰落归双鬓:接受衰老,白发渐生,体现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 已觉清凉入百骸:清凉的空气透过肌肤,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
- 试枕离骚校闲品:借助古典诗作《离骚》来寻求慰藉。
- 竹烟杉籁满萧斋:竹林和杉树的声音为诗人的生活增添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湿叶”和“破云”,形成了和谐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如“拖粉露”,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怀与自我反思,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透露出一种孤独而清凉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成熟与衰落,反映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 叶:湿润的叶子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不定。
- 云:破云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带来晴朗的心情。
- 露:晨露象征着清新与宁静,传递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鬓:双鬓的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光的流逝。
- 竹烟杉籁:竹林的烟雾与杉树的声响,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林逋的《秋怀》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秋天的感怀
C. 对冬天的思考
D. 对夏天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先甘衰落归双鬓”是表达什么情感? A. 对年轻的追忆
B. 对衰老的接受
C. 对生命的无奈
D. 对健康的向往 -
“湿叶堕丹明晚堑”中的“丹”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叶子
B. 干枯的叶子
C. 绿色的叶子
D. 黄色的叶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但更多表现了对自由与豪放的追求。
- 杜甫的《秋兴八首》:更加强调了历史与社会的沉重感,与林逋的清幽相对比,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百家精华》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