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岳阳废楼寒眺》
时间: 2025-01-06 11:1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岳阳废楼寒眺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耄柳藏烟,髡芜待雪,湖天秋意难禁。
正落潮新岸,睡冷沙禽。
倚槛慵抬望眼,怎能穿这段阴阴。
愁来也原无避处,况是登临。
沉吟水边,胜赏已不见,高楼倒影波心。
叹神弦仙笛。一样销沉。
人在吴头楚尾,对孤云时序侵寻。
还添个潇湘雁儿,九辨遗音。
白话文翻译:
在这漫长的秋日,老柳隐没在烟雾中,光秃的芜草在等待着雪的覆盖,湖面上空中弥漫着浓厚的秋意,令人难以忍受。潮水退去,新的沙滩展现在眼前,睡意朦胧的沙禽在沙滩上安静地栖息。我倚着栏杆懒得抬头望远,如何能穿透这段阴郁的时光。忧愁无处可避,何况是在这里登高远眺。
在水边沉吟,已无胜景可赏,高楼的倒影映在波心之中。叹息着神弦仙笛,仿佛都已经消沉。人处于吴地楚地之间,孤云游荡,时序在不断流逝。还有那潇湘的雁儿,时不时发出几声孤独的鸣叫。
注释:
- 耄柳:老柳,形容柳树苍老,常用来表现凄凉的景象。
- 髡芜:光秃的芜草,形容秋冬季节草木凋零。
- 湖天:湖水与天空,代表自然的广阔。
- 阴阴:阴沉的样子,形容天气或心情的压抑。
- 潇湘雁儿:潇湘地区的雁,代表孤独和思乡之情。
- 九辨:指“九辨”音,古代乐器的演奏,象征音乐的高远和孤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易顺鼎,清代诗人,以擅长抒情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深邃,语言清新。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岳阳楼,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清代士人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湖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孤独心境的深刻感受。开篇的“耄柳藏烟”与“髡芜待雪”展现了秋冬交替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倚窗而望,感受到愁苦的无处可避,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诗中“高楼倒影波心”更是将孤独的心境与自然景色交织在一起,体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最后的“潇湘雁儿,九辨遗音”将思乡与孤独的情感融合,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邃的意境。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耄柳藏烟:老柳树在烟雾中隐匿,表现秋季的萧条。
- 髡芜待雪:光秃的草在期待着雪的覆盖,象征着季节的交替。
- 湖天秋意难禁:湖面与天空透出浓厚的秋意,令人感到压抑。
- 正落潮新岸,睡冷沙禽:潮退后新露出的沙滩上,鸟儿安静地栖息。
- 倚槛慵抬望眼:倚靠栏杆懒得抬头看远,表现出心情的低落。
- 愁来也原无避处:忧愁无处可逃,强调心境的无奈。
- 沉吟水边:在水边沉吟,象征着思考与感慨。
- 胜赏已不见:美好的景象已然不再,蕴含失落感。
- 叹神弦仙笛:叹息着神弦仙笛的消沉,象征艺术与情感的孤寂。
- 人在吴头楚尾:身处吴地与楚地之间,体现了地理的遥远与孤独。
- 对孤云时序侵寻:望着孤云,感叹时光的流逝。
- 还添个潇湘雁儿,九辨遗音:潇湘的雁声唤起对往日音律的怀念,增添了孤独的色彩。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来也原无避处”用愁苦比作无处可逃的状态,形象而生动。
- 拟人:如“神弦仙笛”赋予乐器以生命,使情感更加深刻。
- 对仗:整首诗在节奏上营造出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与思乡的深切感受,反映了清代文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老柳: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沙禽:代表着宁静与孤独。
- 潇湘:遥远的故乡,象征着思念与归属感。
- 高楼:象征着追求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耄柳藏烟”意指什么? A. 柳树老化,隐没在烟雾中
B. 柳树繁茂,生机勃勃 -
“愁来也原无避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愉
B. 无奈与孤独 -
“潇湘雁儿”象征着什么? A. 希望
B. 孤独与思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岳阳楼》(杜甫):同样描绘岳阳的壮丽景色与人生感悟。
- 《夜泊牛津》(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诗词对比:
- 易顺鼎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表现自然与孤独,后者则展现人与酒的对话与自我解脱,两者在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