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时间: 2025-01-14 14:17: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镜里鸾孤,箫边凤老,情天几度秋风。
换摩登小劫,绮障才空。
酒醒碧桃花下,春何处蝶梦无踪。
都灰尽铜槃烛泪,一寸啼虹。
筝篷十年听雨,漫减了苕姿,歇了兰悰。
把聪明忏到,玉锁鹦笼。
拟倩鹅笙吹恨,凄清意说与璇宫。
琴心冷湘云夜愁,江上孤峰。
白话文翻译:
在镜子中孤独的鸾鸟,旁边的箫声已经老去,情天之间经历了多少个秋风。
换得了摩登的小劫,华丽的帷幕才刚刚空虚。
酒醒后在碧桃花下,春天在哪里,蝴蝶的梦踪影全无。
蜡烛泪水都已烧尽,化作一寸啼鸣的彩虹。
在筝篷下十年听雨,渐渐减弱了纤细的姿态,兰花也停止了芳香。
把聪明的灵魂忏悔在玉锁的鹦鹉笼中。
想请鹅笙来吹出那种恨意,凄清的心意诉说给璇宫。
琴心在湘云的夜里冷却,江上的孤峰也显得愁苦。
注释:
- 鸾:一种传说中的鸟,象征美丽和高贵。
- 箫:一种古代的木管乐器。
- 摩登:现代的,时髦的。
- 碧桃花:春天时盛开的桃花,象征美好与希望。
- 铜槃:古代酒器,象征饮酒的场景。
- 筝篷:古代弹筝的地方。
- 鹅笙:一种乐器,常用于表达清新、柔美的情感。
- 璇宫:古代传说中的天宫,象征高远和理想的境界。
典故解析:
本诗多处使用了古典意象,涉及到的典故包括:
- 鸾凤和鸣:常用来形容美好的爱情。
- 铜槃烛泪: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
- 玉锁鹦笼:暗示被束缚的灵魂与心灵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易顺鼎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词风清丽、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中充满了对爱情、友谊的渴望与失落,表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旧情绪的诗作。诗中通过“镜里鸾孤,箫边凤老”开头,便将读者引入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中。鸾与凤的意象,象征着理想中的爱情与美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美好似乎已不复存在。接下来的“情天几度秋风”,则进一步烘托出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消逝,仿佛在诉说着岁月无情。
随着诗歌的发展,作者用“酒醒碧桃花下”描绘了一个酒后醒来的瞬间,令人思绪万千。春天的气息逐渐远去,而蝴蝶的梦境也显得模糊不清,这种失落感让人心生惆怅。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既有自然的景象,又有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出一种复杂而又细腻的心理状态。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把聪明忏到,玉锁鹦笼”,表达了对过去聪明才智的悔恨与无奈,似乎在说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持久。最后以“江上孤峰”收尾,再次强调了孤独与愁苦的主题。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独特情怀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镜里鸾孤,箫边凤老:反映主人公的孤独与失落,鸾凤象征美好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彩。
- 情天几度秋风:表达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化。
- 换摩登小劫,绮障才空:对时尚的追求与内心空虚的对比。
- 酒醒碧桃花下:酒后清醒,回归现实,象征青春与美好的消逝。
- 春何处蝶梦无踪:对春天与美好梦境的渴望和失落。
- 都灰尽铜槃烛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
- 一寸啼虹:表达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 筝篷十年听雨:象征岁月的流逝与孤独的心情。
- 漫减了苕姿,歇了兰悰:表现对往昔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
- 把聪明忏到,玉锁鹦笼:表达对聪明才智的悔恨与无奈。
- 拟倩鹅笙吹恨:渴望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
- 凄清意说与璇宫:把内心的哀伤诉说给理想的境界。
- 琴心冷湘云夜愁:表现夜晚的孤独与愁苦。
- 江上孤峰:象征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情感,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现实时光的感叹,表达了对爱情与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凤:象征理想中的爱情。
- 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
- 碧桃花:象征青春与美好。
- 铜槃:象征往昔的情感与回忆。
- 鹅笙:象征清新柔美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箫”指的是什么乐器? A. 管乐器
B. 弦乐器
C. 打击乐器
D. 键盘乐器 -
“都灰尽铜槃烛泪”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怀旧与惆怅
C. 愤怒
D. 幸福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易顺鼎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情感的反思,而后者则更显放纵与豪情。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诗人的内心感受,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易顺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