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亭臯危叶乍经霜,
过尽惊鸿落吹长。
间上层楼待初月,
方壶残漏下三商。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亭台上,枯黄的叶子刚刚经历了霜冻,
飞过的惊鸿在长风中悄然落下。
我在高楼上静静等待初升的明月,
而水壶里的水已经快要滴完,时间已过了三更。
注释:
- 亭臯:指高高的亭台。
- 危叶:形容枯黄的叶子,显得摇摇欲坠。
- 乍:刚刚。
- 惊鸿:指飞鸟,这里形容其轻盈的姿态。
- 间:在这里指“在”。
- 层楼:高楼。
- 初月:刚升起的月亮。
- 方壶:指水壶。
- 残漏:水壶中的水快要滴完。
- 三商:古代计时单位,三更指夜晚的第三个时辰(大约在凌晨2点到3点之间)。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惊鸿”一词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出自《红楼梦》的“惊鸿一瞥”。因此,诗中飞鸟的意象也可以引申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字公道,号玉山,南宋时期的诗人,著有多首诗词,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善于描绘秋冬的景象。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季,正值霜降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构建了一幅秋天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秋季的感受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首句“亭臯危叶乍经霜”,描绘了秋季的寒意,枯黄的叶子象征着生命的衰退,给人一种凄凉之感。接下来的“过尽惊鸿落吹长”,用惊鸿的意象展现了飞逝的美好,既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诗人在高楼中静待初月,表明他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然而“方壶残漏下三商”则体现了时间的无情,水壶快要滴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对生命、时间的感慨与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亭臯危叶乍经霜:高台上的叶子在霜冻中显得摇摇欲坠,暗示秋冬的来临。
- 过尽惊鸿落吹长:飞鸟在长风中落下,象征瞬息万变的生命与美好。
- 间上层楼待初月:诗人在高楼上静静等待明月,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期待。
- 方壶残漏下三商:水壶中的水已接近滴尽,暗指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惊鸿”比喻美好的事物。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思索,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 亭台:象征着高处的思考与孤独。
- 枯叶:代表生命的衰退与时光的无情。
- 惊鸿:象征美好与瞬息,即便美好也会消逝。
- 明月:象征希望与未来。
- 水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亭臯”在诗中指的是: A. 高高的亭台
B. 低矮的山丘
C. 深邃的湖泊
D. 幽静的花园 -
“惊鸿”在诗中象征: A. 美好的事物
B. 生命的脆弱
C. 时间的流逝
D. 孤独的思考 -
“方壶残漏下三商”主要表现的是: A. 生命的丰盈
B. 时间的短暂
C. 美好的期待
D. 自然的描绘
答案: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和夏竦的这首诗,都是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的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夏竦则更强调秋天的凄凉与对时间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