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集贤相公摄事出郊》
时间: 2024-12-29 17:06: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衮承严祀,传呼出禁城。
扢坛将错事,总驷暂观耕。
盈止逾周颂,康哉叶舜赓。
满篝登大穟,首种达初萌。
行馌家为黍,要朋户捧罂。
川长应万耦,树密尽三荆。
有相神休茂,多欢国誉荣。
馀粮充近甸,遗秉富陪京,
碓罢春梁熟。机闲织素成。
休牛鸣笛起,会绩远灯明。
路有遗金在,村无吠犬惊。
熙熙难遍纪,徒仰泰阶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谐的乡村场景,诗人赞美了国家的安定和丰收。开头提到皇帝在严肃的祭祀中传召官员出去,接着描写了乡间的农事景象,农田里人们正忙着耕作。诗中提到丰盈的粮食,赞美了舜帝的贤明和国家的富庶。接着描绘了田野的丰收,牛羊在安静地吃草,村庄里没有吠叫的狗,说明村庄的宁静与和谐。最后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注释
- 台衮:指的是皇帝或大臣的象征。
- 严祀:指严肃的祭祀活动。
- 禁城:皇宫,出禁城即是指出宫。
- 扢坛:祭坛,这里指举行祭祀的场所。
- 盈止:丰盈的粮食和休息的场景。
- 舜赓:舜帝是古代中国的贤明君主。
- 满篝:指丰富的粮食堆积。
- 达初萌:指农作物开始萌芽。
- 行馌:指家里准备的饭食。
- 朋户捧罂:朋友邻里一起分享食物。
- 万耦:形容田野的广阔,耦为对偶的意思。
- 相神:指保护神。
- 充近甸:指粮食丰富,足以供应周边地区。
- 碓罢:指碓坊停止工作,象征丰收的季节。
- 机闲:织布机闲置,表示丰收后人们的闲暇。
- 熙熙:形容繁荣兴盛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子云,号惭愧,宋代著名诗人,尤其以抒情诗和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刻观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稳固、农业兴旺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对乡村田园风光的描绘,也有对国家政治的隐喻。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生动地展现了农田的丰收景象和村庄的宁静祥和,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诗中对舜帝的赞美,体现了对古代贤明君主的向往,反映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期盼。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又蕴含着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台衮承严祀:描绘皇帝在祭祀活动中,显示出统治者的权威与庄重。
- 传呼出禁城:表明皇帝召见臣子,意在处理朝政事务。
- 扢坛将错事:说明在祭坛上进行的重大事情。
- 总驷暂观耕:描绘农村的耕作景象,表现出对农田的关注。
- 盈止逾周颂:指丰盈的粮食满溢,反映出农田的富饶。
- 康哉叶舜赓:象征对古代明君舜帝的赞美。
- 满篝登大穟:描绘丰收的景象,粮食堆满。
- 首种达初萌:农作物开始生长,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行馌家为黍:家中准备的食物,反映丰收后的生活。
- 要朋户捧罂:朋友邻里欢聚,分享丰盛的食物。
- 川长应万耦:描绘田野的辽阔,表现出丰收的希望。
- 树密尽三荆:树林茂密,象征生态的繁荣。
- 有相神休茂:表明保护神的庇佑,国家的繁荣。
- 多欢国誉荣:表达国家繁荣、人民欢欣的情景。
- 馀粮充近甸:粮食丰盈,足以供给周围地区。
- 遗秉富陪京:象征着与京城的富裕相连。
- 碓罢春梁熟:碓坊停止工作,意味着丰收的季节。
- 机闲织素成:织布机闲置,反映生活的富足。
- 休牛鸣笛起:牛鸣声中,象征宁静的乡村生活。
- 会绩远灯明:人们在远方劳作,灯光明亮。
- 路有遗金在:表明富庶的乡村环境。
- 村无吠犬惊:村庄宁静,没有犬吠的打扰。
- 熙熙难遍纪:繁荣的景象难以一一记录。
- 徒仰泰阶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比喻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乐。
- 对仗:在句式上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和国家繁荣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政治的关注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台衮:象征权威与尊严。
- 粮食:象征丰收与富裕。
- 祭坛:象征传统和尊重。
- 牛羊:象征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 灯光:象征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舜”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古代贤明君主
C. 唐太宗
D. 明成祖 -
诗中描述的乡村生活有哪些特点? A. 热闹喧嚣
B. 宁静和谐
C. 贫富差距
D. 战乱频繁 -
诗中“碓罢春梁熟”意指什么? A. 田野荒芜
B. 丰收的季节
C. 乡村的繁忙
D. 生活的贫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田园乐七首》
诗词对比
- 夏竦的《和集贤相公摄事出郊》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但夏竦更强调国家的繁荣与安定,而陶渊明则侧重个人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