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潘茂洪春日书怀》
时间: 2025-01-06 11:39: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潘茂洪春日书怀
作者: 张镃 〔宋代〕
东风渐放柳遮门,
隔水人家聚似村。
渔艇远来夸甫里,
僧邻闲过讲慈恩。
花繁惯识蜂情性,
昼静初闻燕语言。
病起适逢春正好,
莫教诗思却尘昏。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东风轻轻吹拂,柳树的枝条遮住了门口,
隔着水面,人家的房屋聚集得像个小村庄。
渔船从远处驶来,夸耀着它的出产,
邻近的僧侣闲暇时过来讲述佛教的慈悲恩德。
花朵繁盛,蜜蜂自然熟悉它们的情性,
白天静谧,初次听到燕子在鸣叫。
我因病卧床,却恰逢春光明媚,
不要让我的诗思被世俗的烦扰所困扰。
注释: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暖花开的季节。
- 柳遮门:柳树枝条繁茂,遮挡住门口,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隔水人家:隔着水面可以看到的房屋,形象生动。
- 夸甫里:渔船驶来,突出渔民的收获和生活。
- 讲慈恩:讲述佛教的慈悲与恩惠。
- 蜂情性:蜜蜂对花的情感,暗示自然界的和谐。
- 春正好:春天正好,寓意春天的美好。
- 诗思却尘昏:诗人的思绪不要被尘世的烦恼所打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英,号天池,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融入了个人的生活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日,诗人因病卧床,正值春天,抒发了他对春日景色的感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张镃的《次韵潘茂洪春日书怀》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宁静。诗的开头便以“东风渐放柳遮门”引入,给人一种温暖的春意。柳树的摇曳与东风的轻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生动的春日画面。
诗中“隔水人家聚似村”,描绘了水边人家聚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安宁与和谐的氛围。而接下来的“渔艇远来夸甫里”,则让人感受到渔民的生活气息,仿佛听到了渔船的叮当声,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花繁惯识蜂情性,昼静初闻燕语言”两句,通过蜜蜂和燕子的描写,强调了春天的自然活力。蜜蜂与花朵的关系、燕子与春天的联系,都是春日生机的象征,传达了自然界的和谐美。
最后的“病起适逢春正好,莫教诗思却尘昏”,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尽管身处病榻,春日的美好依然让人心生向往,诗人希望自己的诗思不受尘世烦恼的困扰。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态度,深深感染了读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渐放柳遮门:春风渐起,柳树的枝条逐渐繁茂,遮挡住门口,表现春日的气息。
- 隔水人家聚似村:隔着水面的人家显得像个小村庄,描绘出乡村的宁静。
- 渔艇远来夸甫里:远处的渔船驶来,展示渔民的生活与收获。
- 僧邻闲过讲慈恩:邻近的僧侣闲暇时来访,讲述佛教的慈悲,增添了一份文雅的气息。
- 花繁惯识蜂情性:花朵盛开,蜜蜂自然会识别,展示了自然的和谐。
- 昼静初闻燕语言:白天安静时,初次听到燕子的鸣叫,传递出春日的生机。
- 病起适逢春正好:病中恰逢春天的美好,表现出诗人的乐观。
- 莫教诗思却尘昏:希望自己的诗思不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燕语言”,将燕子的鸣叫拟人化,增添生动感。
- 对仗:如“花繁惯识蜂情性,昼静初闻燕语言”,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生机与希望。
- 柳树: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 渔艇:代表人们的生活,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花:象征生命的繁华与美好。
- 燕子:象征春天和幸福生活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中,东风的作用是什么? A. 代表冬天
B. 代表春天
C. 代表秋天
D. 代表夏天 -
“隔水人家聚似村”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乡村
C. 热闹的市场
D. 破败的村庄 -
诗人因何原因写这首诗? A. 感受春天的美好
B. 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C. 想念故乡
D. 描述秋天的景色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张镃的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强调孤寂的美,而张镃则传达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气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