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陆南宫晨起有感》
时间: 2025-01-06 11:53: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陆南宫晨起有感
作者:张镃 〔宋代〕
骂坐非真豪,挂冠岂实高。
畸迹烟雨埋,客气利禄鏖。
曷若大丈夫,本志轻旂旄。
无择眼界平,共馨等膻臊。
机息箭自空,谍复论弓橐。
先生博达姿,阂世江河滔。
器吞子贡琏,才夺东方袍。
出处日两忘,居朝隐蓬蒿。
一代能几人,称提付郎曹。
饭熟菜亦香,但教齿牙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坐而论道的并非真正的豪杰,挂起冠帽的又岂是真正的高人。
那些不寻常的足迹都被烟雨淹没,迎合世俗的情感在名利中激烈争斗。
不如大丈夫那样,心志轻松高远,
无论身处何境界,大家的气味都是同样的。
当机立断时,箭矢自会空中飞舞,
而谍报的事宜又该如何讨论呢?
先生博学多才,身处世外犹如江河滔滔。
器量能胜子贡的美玉,才华可夺东方的锦袍。
出处的名声随着日月渐渐淡忘,
隐居于朝堂之上如同蓬蒿一般。
这一代能有几人,能够被称为“郎曹”?
饭熟菜香也是美味,只要牙齿健康牢固。
注释
字词注释
- 骂坐:指坐而论道,批评那些空谈而不行动的人。
- 挂冠:挂起帽子,指辞官或隐退。
- 畸迹:不寻常的足迹。
- 客气:迎合世俗的情感。
- 利禄:指名利和财富。
- 旂旄:旗帜,象征地位和成就。
- 器吞:能力和器量。
- 子贡:指孔子的弟子,代表智慧和才能。
- 蓬蒿:比喻隐居生活的简单和平淡。
典故解析
- 子贡:孔子的弟子之一,以聪明才智著称;诗中用以象征智慧和才能。
- 东方袍:可能指代古代的官服或名贵的服饰,象征地位和荣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仲明,号澄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感悟。其作品常涉及对人生、名利、理想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作者在晨起时感受到世俗的纷扰与个人理想的矛盾,故而写下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漠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次韵陆南宫晨起有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反思的诗作,通过对名利、理想和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开篇即用“骂坐非真豪”来揭示那些只会口头上谈论理想而不付诸实践之人的虚伪,随即引出对真正豪杰的思考。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世俗竞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利争夺的冷漠。对于大丈夫的描绘,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志向的高远,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度。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涉及烟雨、箭矢、江河等,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生活的哲理,形成了丰富的意象层次。诗中提到的“器吞子贡琏,才夺东方袍”则是对个人能力与才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推崇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诗人以“饭熟菜亦香”作结,表明了对平凡生活的肯定,提醒人们在纷扰的社会中,仍需珍视生活的本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骂坐非真豪:批评那些只会坐而论道的人,并非真正的豪杰。
- 挂冠岂实高:挂起帽子隐退的,不一定是真高人。
- 畸迹烟雨埋:那些不寻常的足迹被烟雨所淹没。
- 客气利禄鏖:迎合世俗的情感在名利中竞争激烈。
- 曷若大丈夫:不如那些志向远大的男人。
- 本志轻旂旄:本心应当轻松高远,不拘泥于名利。
- 无择眼界平:无论身处何境,大家的气味都是相同的。
- 共馨等膻臊:共同的气味如同臭味相投。
- 机息箭自空:机敏的决策让箭矢飞往空中。
- 谍复论弓橐:再谈论间谍与武器的事情。
- 先生博达姿:老师学识渊博,姿态从容。
- 阂世江河滔:与世隔绝如同江河奔流不息。
- 器吞子贡琏:才能能胜过子贡的美玉。
- 才夺东方袍:才华可以夺得东方的锦袍。
- 出处日两忘:名声渐渐淡忘于日月之间。
- 居朝隐蓬蒿:隐居在朝堂如同蓬蒿一般。
- 一代能几人:这一代能有几人被称为“郎曹”?
- 饭熟菜亦香:饭熟菜香也是美味。
- 但教齿牙牢:只要牙齿健康,生活也能充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隐居于朝堂如同蓬蒿”,将隐居与平淡生活相比。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用“江河”象征流逝的时间与世俗的纷扰。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名利的批判与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雨:象征模糊与不确定,暗示世俗的纷扰。
- 箭:象征行动与决策的果断。
- 江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骂坐”,主要指的是哪类人?
A. 真正的豪杰
B. 只会口头上谈论理想的人
C. 隐士
D. 官员 -
“器吞子贡琏”中的“器”主要是指什么?
A. 美玉
B. 人才与能力
C. 食物
D. 武器 -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冷漠
C. 追逐
D. 忽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张镃与陶渊明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张镃更侧重于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而陶渊明则更偏向于自然与田园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