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湖葵柳岸,绿多紫红稀。
有客送诗来,适与葵柳宜。
得处洞真蕴,非我其为谁。
坐观行亦看,意会神荡怡。
悯彼世上人,纷纷方外兹。
白话文翻译:
在南湖的葵柳岸边,绿意盎然而紫红色的花朵稀少。
有朋友送来诗篇,正好与这葵柳的环境相称。
我在这个地方得到了真谛的滋养,难道不是因为我自己吗?
坐下来看人来人往,心中意会,神情愉悦。
我怜悯那些世上的人,他们纷纷忙于世俗,迷失在外面的世界。
注释:
- 葵柳:指的是葵花和柳树,象征着生机与柔美。
- 得处:获得的地方,这里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洞真蕴:深入领悟事物的真谛。
- 神荡怡:心神悠然自得,舒畅愉悦。
- 悯彼世上人:对世间人们的怜悯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与细腻的情感被后人所称道。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悟与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湖旁的一个春日,诗人受到自然之美的启发,同时也反思身边的世俗生活,表现出对纯真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无奈。
诗歌鉴赏:
《次韵张子仪郎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南湖的葵柳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诗中的“绿多紫红稀”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色的丰盈与稀缺,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珍惜。
接下来,诗人提到“有客送诗来”,这一句不仅引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暗示了艺术与自然的交融。诗人认为,这样的诗歌与周围的环境是相得益彰的,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美感。
“得处洞真蕴,非我其为谁”,这句彰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认为自己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了灵感与智慧。随后“坐观行亦看”,则表达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舒畅。
最后,诗人对“世上人”的“悯”,则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思考,表达了对那些沉迷于外界纷争的人的忧虑。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艺术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湖葵柳岸,绿多紫红稀:描绘南湖美丽的自然景色,绿柳成荫,而紫红色的花则相对稀少,显示出自然的和谐美。
- 有客送诗来,适与葵柳宜:朋友送来的诗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
- 得处洞真蕴,非我其为谁: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诗人获得了心灵的滋养和真理的领悟。
- 坐观行亦看,意会神荡怡:静坐观赏人来人往,心中自然会有感悟,内心感到愉悦与宁静。
- 悯彼世上人,纷纷方外兹:对世间那些忙碌而迷失的人感到怜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思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美与诗歌相结合,提升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绿多紫红稀”,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通过“坐观行亦看”,赋予观赏者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与对纷扰世事的无奈,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葵柳:象征生机与柔美,表现自然之美。
- 诗:代表艺术与情感的寄托,人与自然的连接。
- 行:象征生活的流动与变化,体现世俗的纷扰。
- 神:代表内心的状态,体现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湖葵柳岸”描绘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 A. 荒凉的沙漠
- B. 美丽的湖边
- C. 高山雪景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 A. 忽视
- B. 赞美
- C. 感到无奈
-
“得处洞真蕴”中的“真蕴”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生活烦恼
- C. 深刻的道理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关切。
- 《静夜思》李白:抒发了思乡之情,与本诗的自然意象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张镃与王维的诗作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山水的意境,张镃则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粗略解读:
王维的诗往往注重意境的构建,使用丰富的自然意象表现个人情感,而张镃则通过具体的环境描绘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展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