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赠造浮桥匠者簇)》
时间: 2025-01-04 11:41: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赠造浮桥匠者簇)
作者:程梅齐〔宋代〕
刻木工夫最巧,舆梁底事尤精。
玉虹饮水映波明。彼此往来利济。
真个作家手段,从今名播寰瀛。
人从鳌背获安行。镇作城南景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浮桥匠的高超技艺,尤其是在木工方面的精湛技艺。他们修建的桥梁如同玉虹一般,倒映在水中,给人带来便利的交通。诗人赞美这些工匠的手段,让他们的名声远播四海。最终,这些工匠们如同乘风破浪的船只,能在安稳的环境中自由往来,给城南带来了美丽的景致。
注释:
- 刻木:雕刻木材的工艺,指木匠的手艺。
- 舆梁:舆,车;梁,桥梁。这里指交通工具与桥梁的结合。
- 玉虹:比喻桥的形状,像彩虹一样美丽。
- 彼此往来:形容桥梁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
- 真个作家手段:真正的工匠技艺。
- 寰瀛:指整个世界。
- 鳌背:比喻稳固的环境,传说中的神龟。
- 镇作:镇守,安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梅齐,宋代诗人,擅长描绘工匠技艺和民间生活。他的诗风质朴,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间的美好和工匠的辛勤。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化的时期,浮桥的兴起不仅方便了民间往来,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诗人以此诗歌赞美工匠,表达对他们辛勤努力的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浮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社会的贡献。诗中描绘的“玉虹饮水”,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浮桥的美丽与实用,同时也隐喻了工匠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价值。在宋代,交通的便利与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而浮桥正是这一背景下的重要象征。
诗句中“真个作家手段”,突显了工匠们的技艺高超,值得赞美与铭记。尤其是“自今名播寰瀛”,不仅可以理解为工匠的名声传播至四海,也暗示了他们的技艺将为后世所传承和尊重。最后一句“镇作城南景致”,更是将工匠的成就与美丽的景色紧密结合,展示出劳动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整首诗浑然一体,既有对工匠技艺的赞美,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一首具有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刻木工夫最巧:强调工匠在木工技艺上的高超。
- 舆梁底事尤精:桥梁的建设尤其精细,说明工匠不仅专注于技巧,也注重实用性。
- 玉虹饮水映波明:比喻浮桥如同美丽的彩虹,倒映在水中,显得格外迷人。
- 彼此往来利济:桥梁方便了人们的往来,促进了交流与经济活动。
- 真个作家手段:强调工匠的真实技艺,值得尊重。
- 从今名播寰瀛:工匠的名声将传播到世界各地。
- 人从鳌背获安行:比喻人在稳定的环境中自由往来。
- 镇作城南景致:工匠的成就为城南增添了美丽的景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桥比作“玉虹”,突出其美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使用“名播寰瀛”以强调工匠技艺的卓越。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赞美工匠技艺,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虹:象征优雅与美丽,代表工匠的精湛技艺。
- 水波:象征流动与生活的便利,暗示工匠劳动的成果。
- 鳌背:象征稳固与安全,传达出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工匠技艺主要是指哪种工艺?
- A. 绣花
- B. 刻木
- C. 造船
- D. 打铁
-
“玉虹”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 A. 交通工具
- B. 自然景观
- C. 工匠的技艺
- D. 美丽的桥梁
-
诗中提到“镇作城南景致”,这意味着什么?
- A. 城南的景致因工匠的劳动而美丽
- B. 城南是工匠的故乡
- C. 城南有很多工匠
- D. 城南是交通最便利的地方
答案:
- B
- D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白居易
- 《竹石》 - 郑燮
诗词对比:
- 《工匠歌》与《西江月》:两者皆表现了对工匠的赞美,但前者更侧重于工匠的生活艰辛,而《西江月》则更强调技艺与成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