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1-06 14:01:59

春浅初匀细黛,寒轻不上仙肌。

玉梅花下见来迟,夜月深屏无睡。

心倚红笺能说,情除青镜难知。

试香天气惜香时,人静街痕如水。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西江月
作者: 厉鹗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浅初匀细黛,寒轻不上仙肌。
玉梅花下见来迟,夜月深屏无睡。
心倚红笺能说,情除青镜难知。
试香天气惜香时,人静街痕如水。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刚刚开始,细雨如烟轻轻洒落,寒冷的气息依旧,仿佛没有触及到那如仙子般的肌肤。
在梅花树下,我来得很晚,夜深人静,月光透过屏风,我却难以入眠。
我的心依偎在红色的信笺上,可以倾诉心中的情感,然而那情感却无法通过青色的镜子来了解。
在这温暖的香气中,我觉得珍惜这香气的时刻,街道上人迹罕至,痕迹如水般轻淡。

注释:

  • 春浅: 春天刚开始,气温尚未回暖。
  • 细黛: 细雨如烟,黛指青色,形容雨轻如烟。
  • 仙肌: 形容女子肌肤如仙女般洁白无瑕。
  • 玉梅: 指梅花,象征高洁。
  • 红笺: 红色的信纸,古人常用来写信。
  • 青镜: 青色的镜子,古人用以映照心情。

典故解析:

  • 梅花: 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都以梅花为题材,代表高尚的情操。
  • 夜月: 夜晚的月亮常常被赋予孤独、思念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厉鹗(约1681-约1762),字仲明,号青山,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描绘春天的气息与内心的思索。

诗歌鉴赏:

《西江月》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开头两句以春天的细雨与寒意引出,描绘了春天的初始状态,仿佛一切都在酝酿中。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梅花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在夜深人静时的思绪与对过去的回忆。尤其是“心倚红笺能说,情除青镜难知”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红笺上的情感可以倾诉,但又因无从表达而感到苦恼。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香气的珍惜与人迹罕至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孤独与宁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浅初匀细黛, - 描述春天刚开始,细雨如烟,暗示万物复苏。
  2. 寒轻不上仙肌。 - 寒意依旧,未能触及到如仙女般的肌肤,隐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玉梅花下见来迟, - 在梅花树下,暗示对景色的留恋与期待。
  4. 夜月深屏无睡。 - 夜深月明,却难以入眠,表达内心的思绪和孤独。
  5. 心倚红笺能说, - 可以倾诉情感,但……
  6. 情除青镜难知。 - 情感难以通过外在的事物来了解,表现内心的困扰。
  7. 试香天气惜香时, - 珍惜香气的时刻,表现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8. 人静街痕如水。 - 街道上人迹罕至,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寒轻不上仙肌”比喻寒意未能触及美丽的事物。
  • 拟人: “心倚红笺能说”赋予了心情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情感表达的困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 象征希望与生机。
  • 梅花: 象征高洁与坚韧。
  • 月光: 象征孤独与思念。
  • 香气: 象征美好瞬间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天的状态是怎样的?

    • A. 暖和
    • B. 寒冷
    • C. 春浅
    • D. 炎热
  2. “心倚红笺能说”这句中“红笺”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信纸
    • B. 红色的花
    • C. 红色的衣服
    • D. 红色的灯笼
  3. 诗人对香气的态度是?

    • A. 不在乎
    • B. 珍惜
    • C. 厌恶
    • D. 忽视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 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留念及对逝去的感慨。
  • 《春望》: 反映了战乱后的哀痛与对家国的思念。两首诗虽描写春天,但情感基调各异,前者多愁善感,后者则沉重悲壮。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入门》
  • 《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