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消夏
作者: 善泰 〔清代〕
原文展示:
何地堪逃暑,空堂坐学僧。
扫阶风作帚,照壁月为镫。
但得心如水,无劳客似蝇。
簿书重叠置,抱膝谢良朋。
白话文翻译:
哪里才可以躲避酷暑呢?只能在空荡荡的堂屋里像学僧一样静坐。
扫地的风像扫帚一样轻拂,照在墙壁上的月光就像灯光。
只要心境如水般清澈,就不必像那些打扰的蝇虫一样烦扰。
书籍重叠放置,我抱膝静坐,拒绝良朋的来访。
注释:
- 何地:哪里。
- 堪:能够,值得。
- 逃暑:躲避暑热。
- 空堂:空荡荡的房间。
- 学僧:指读书的人,通常指僧侣。
- 扫阶:扫地。
- 风作帚:风像扫帚一样轻拂。
- 照壁:墙壁被月光照耀。
- 月为镫:月光像灯一样明亮。
- 客似蝇:形容来访者像苍蝇一样令人厌烦。
- 簿书:书籍。
- 谢良朋:拒绝友人的来访。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心如水”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清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可能借鉴了道家哲学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善泰,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雅士重视修身养性的时代。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的生活感受与哲学思考,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盛夏,作者在酷热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清凉环境的向往与对喧嚣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消夏》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夏季酷暑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景。诗的前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无处可逃的无奈,但他并未因此沮丧,反而选择了在空堂中静坐,像学僧一样修身养性,这是对浮躁社会的一种反叛。接下来,“扫阶风作帚,照壁月为镫”,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自然界的清凉与宁静,风和月光分别象征着自然的恩惠,带来一丝清凉的慰藉。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外界纷扰的厌倦,拒绝良朋的来访,选择与书籍为伴,反映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喧嚣世俗的反思与超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现了诗人对酷暑的感慨,无法逃避的无奈。
- 第二联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宁静的环境,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 第三联强调了内心的宁静比外界的打扰更重要,展现了对客人的拒绝。
- 第四联则通过书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知识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风比作扫帚,月光比作灯,形象生动。
- 对仗:如“何地堪逃暑,空堂坐学僧”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喧嚣社会的反思。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 风和月光象征自然的清凉,带来心灵的慰藉。
- 书籍意象: 代表智慧与知识,是诗人内心宁静的来源。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空堂”指什么?
- A. 空荡的房间
- B. 拥挤的街道
- C. 热闹的酒馆
- 诗人如何看待来访的朋友?
- A. 热情欢迎
- B. 不想见
- C. 随便应对
- 诗中提到的“空堂”指什么?
答案: 1.A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中,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善泰的《消夏》追求内心宁静形成对照。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环境的感受,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善泰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