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文脊山》

时间: 2024-12-29 17:52:24

百峰攒碧版桥西,眼力增明步武迟。

红映竹篱花笑客,翠翻云幕雨催诗。

蕡还及第吾何愧,广不封侯子未思。

凡物不齐皆有谓,到头忠义是男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文脊山
作者: 华岳 〔宋代〕

百峰攒碧版桥西,眼力增明步武迟。
红映竹篱花笑客,翠翻云幕雨催诗。
蕡还及第吾何愧,广不封侯子未思。
凡物不齐皆有谓,到头忠义是男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登临文脊山的情景。百座山峰像碧绿的版图一样聚集在桥的西边,远望更显得眼力清晰,行走的步伐却显得迟缓。红色的花朵在竹篱间映衬着,仿佛在向游客微笑;翠绿的云层翻滚,雨水催促着我的诗意。即使我考取功名也没有什么可愧疚的,而对封侯的荣华富贵我也未曾想过。世间万物各有其道理,但归根结底,忠义才是男儿应有的品质。

注释:

字词注释:

  • :聚集、堆积。
  • 碧版:形容山峰如同碧绿的版图。
  • 眼力增明:视力更加明亮。
  • 步武迟:走路的速度变慢。
  • :古代指代科举中的及第,表示考试成功。
  • 封侯:获得封爵、成为侯爵。

典故解析:

  • 忠义:指忠诚和正义,是古代士人的重要品德。诗中强调忠义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过文脊山》是华岳在游历文脊山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文脊山》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开篇通过“百峰攒碧版桥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山水画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接着“眼力增明步武迟”,则暗含了对旅行者的感悟,虽然眼界开阔,但步伐却因欣赏风景而显得缓慢,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节奏的深刻理解。

在“红映竹篱花笑客,翠翻云幕雨催诗”两句中,诗人用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出自然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交融,似乎在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留意身边的美好。最后,诗人在对个人理想与价值的思考中,强调了忠义的重要性,表现了他对功名富贵的淡泊态度,反映了士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构建了一个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深意的诗境,使人读后不仅感受到自然之美,更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峰攒碧版桥西:描绘山峰的壮丽,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
  2. 眼力增明步武迟:强调诗人因欣赏风景而放慢脚步,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沉醉。
  3. 红映竹篱花笑客:红花映衬竹篱,仿佛在欢迎游客,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4. 翠翻云幕雨催诗:云层翻滚,雨水催促着诗人写诗,表现了自然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5. 蕡还及第吾何愧:即使取得功名也不感到愧疚,反映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
  6. 广不封侯子未思:对封侯的荣华富贵不曾考虑,表明了对功名的无所谓态度。
  7. 凡物不齐皆有谓:世间万物各有其道理,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考。
  8. 到头忠义是男儿:最终强调忠义才是做人的根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碧绿的版图,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忠义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展现了古代士人的理想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峰: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
  • 竹篱:表现出一种田园的宁静和朴实。
  • 红映:象征生机和热情。
  • 翠翻云幕:暗示自然的变化和诗意的产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峰攒碧版桥西”中的“碧版”指的是什么? A. 青色的天空
    B. 碧绿的山峰
    C. 清澈的湖水
    D. 碧绿的河流

  2.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A. 渴望得到
    B. 轻视
    C. 忽视
    D. 感到愧疚

  3. “忠义是男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价值观? A. 重视名利
    B. 崇尚忠诚与正义
    C. 追求个人利益
    D. 喜爱豪华生活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壮丽的山川,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来展示人生理想。

诗词对比:
对比华岳与王之涣的作品,虽然同为描写自然,但华岳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忠义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丽景色与人生的豪情。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诗人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华岳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