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

时间: 2025-01-04 08:03:24

忽传群盗下淮濒,又逐黄州韩使君。

却望长安在天上,愁看天际有孤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时
仲并 〔宋代〕

忽传群盗下淮濒,又逐黄州韩使君。
却望长安在天上,愁看天际有孤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传来消息,听说一群盗贼已经侵袭淮水边,又把黄州的韩使君追逐而去。
我只能远望长安在天边,心中愁苦地看着天际的孤云。

注释:

  • :突然,忽然。
  • :传来,传达。
  • 群盗:一伙盗贼。
  • :这里指侵袭、袭来。
  • 淮濒:淮水边。
  • :追逐。
  • 黄州:指黄州,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韩使君:指韩愈,他曾任黄州刺史。
  • :反而,然而。
  • :远望,注视。
  • 长安:古都,今西安,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地方。
  • 天际:天边,指远方的天空。
  • 孤云:孤独的云,象征孤独与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仲并,生平不详,宋代诗人,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在这首诗创作时,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盗贼横行,诗人通过对时事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诗歌鉴赏:

《感时》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开篇提到“群盗下淮濒”,直截了当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群盗的出现使得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接着提到“又逐黄州韩使君”,暗示了社会的混乱不仅影响普通百姓,也波及到官员。这两句交代了背景,展现出一个动荡不安的时局。

接下来的“却望长安在天上”,则转入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长安作为古都,象征着繁荣与稳定,而“天上”则暗示这种理想似乎遥不可及。最后一句“愁看天际有孤云”,孤云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助的境遇。整首诗情感浓郁,透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奈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忽传群盗下淮濒”:突然传来了消息,盗贼在淮水边出现,暗示社会动荡。
    • “又逐黄州韩使君”:盗贼追逐着黄州的韩使君,反映了政局的不安。
    • “却望长安在天上”:望向遥远的长安,象征着理想与安定的生活。
    • “愁看天际有孤云”:孤云的意象,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的结构相似,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孤云象征孤独与愁苦,长安象征理想的生活。
  • 主题思想:全诗集中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与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 长安:象征着繁荣、安定的理想生活。
  • 孤云:象征孤独与忧愁,表现出诗人的无奈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群盗”指的是: A. 官员
    B. 盗贼
    C. 农民
    D. 商人

  2. “长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乡村
    B. 繁荣与安定
    C. 战争
    D. 孤独

  3. “孤云”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焦虑
    C. 孤独与愁苦
    D. 放松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仲并的《感时》都在动荡的时代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但杜甫更侧重于对民生的关怀,而仲并则在孤独的情感中进一步渗透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