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子多栖白云,至人或混红尘。有时鼻涕择菜,有时丫髻负薪。
白话文翻译:
这位隐士常常栖息在白云之中,而至人(理想中的人)则偶尔也会沉迷于世俗的纷扰。有时他会流鼻涕挑拣菜蔬,有时又会将头发扎成丫髻背着柴火。
注释:
- 幽子:指隐士或隐居的人,常与清静、自然相联系。
- 栖:栖息、停留。
- 至人:理想中的人,通常指超脱世俗、智慧高深的人。
- 混红尘:指沉浸在世俗生活中,红尘象征着尘世的繁杂与纷争。
- 鼻涕:流鼻涕,可能暗示着生活的不易或是自然本真的状态。
- 择菜:挑拣菜蔬,表示一种生活的琐碎。
- 丫髻:一种发髻的样式,常见于女性,表示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
- 负薪:背着柴火,表示日常的辛劳。
典故解析:
“至人”在古代文人思想中常常指代那些追求圣人之道、超然物外的人物。诗中通过对比隐士的清幽生活与至人在红尘中的偶尔沉迷,反映了人们对于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至人六言》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愈加深入。诗人通过这种简短的六言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与世俗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感悟。
诗歌鉴赏:
《至人六言》是一首极具对比性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隐士与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开篇的“幽子多栖白云”带出一种超脱的意境,隐士在白云间的生活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烦扰的理想状态。而“至人或混红尘”则随即引入了现实的复杂性,强调即使是高人也难以完全摆脱社会的束缚。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真实感和朴素感。“有时鼻涕择菜”展现了生活中的无奈与平淡,那种流露的真实使人觉得至人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普通人一样有着生活的琐碎与烦恼。而“有时丫髻负薪”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点,丫髻象征着女性的朴素与勤劳,而负薪更是表达了生活的艰辛。
整首诗虽然短小,却通过对比与细节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隐士与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现出生活的复杂与人性的真实。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一种生活状态,更是在探讨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理解与选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子多栖白云”:隐士常常栖息在白云之中,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 “至人或混红尘”:即使是理想中的人也偶尔沉迷于世俗,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有时鼻涕择菜”:生活中有些琐碎与不如意,流鼻涕的无奈感。
- “有时丫髻负薪”:描绘了日常生活的辛劳,丫髻象征着女性的朴实与勤劳。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隐士与至人的对比,突显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细节描写: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增强了诗的真实感与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隐士与至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 红尘:象征着世俗的烦扰与纷争。
- 鼻涕:体现了生活中的琐碎与无奈。
- 丫髻:象征朴素与勤劳的女性形象。
- 薪:象征着生活的辛劳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子”指代的是: A. 隐士
B. 学者
C. 战士 -
“至人或混红尘”中“混红尘”的意思是: A. 在白云中生活
B. 沉迷于世俗生活
C. 追求理想生活 -
“有时鼻涕择菜”描绘的是: A. 高人的生活
B. 生活的琐碎
C. 忍耐的艰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至人六言》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上有相似之处,前者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思乡之情,后者则通过对隐士与至人的对比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