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呈王子敬太史同寅》
时间: 2025-01-17 08:41: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事呈王子敬太史同寅
苏葵 〔明代〕
世态秋云不可言,
酒酣耽坐老僧禅。
细将往事从头检,
只爱浮名到手先。
碌碌自怜蕉鹿梦,
劳劳谁谢茧丝缠。
焚香剪烛空斋静,
读尽南华内外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的感慨。秋天的云彩让人难以言喻,酒酣之际,沉迷于老僧的禅思。细细回想往事,发现自己只在乎眼前的浮名。生活中忙忙碌碌,自己怜惜那蕉鹿的梦境,却无人来解谢如茧丝般缠绕的烦恼。焚香剪烛,独自一人静坐在空荡的斋室中,阅读完南华经的内外篇章,感受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注释
- 世态:社会现状。
- 酒酣:喝酒酣畅,指醉酒的状态。
- 耽坐:沉迷于坐禅,流连忘返。
- 往事:过去的事情。
- 浮名:虚名,表面的声誉。
- 碌碌:忙碌,形容生活琐碎而无所成就。
- 蕉鹿梦:蕉鹿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幻梦。
- 茧丝缠:比喻生活中烦恼的缠绕。
- 焚香剪烛:焚香点烛,营造静谧的氛围。
- 南华:指《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葵,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对名利的追求。诗人通过个人的反思,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浮名的质疑,展现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感事呈王子敬太史同寅》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世态的感慨,将个人的思考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开头的“世态秋云不可言”,不仅描绘了秋日的景象,更暗含对世事变化莫测的感叹。随着酒酣之际,诗人沉浸于老僧的禅境,生出一份宁静的思考。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细致地回顾往事,揭示了自己对浮名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尴尬与无奈。这种反思让人意识到,许多人在生活中都被名利所困,忙忙碌碌却不知所踪。而“蕉鹿梦”则象征着一种理想与追求,尽管美好,却难以实现。
整首诗的最后,诗人回归到一个宁静的状态中,焚香剪烛,独坐于空斋,阅读《南华经》,这是对内心的一次洗礼与升华。诗人在喧嚣的社会中寻求内心的平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也让人反思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是否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态秋云不可言:世事如秋云般变幻无常,难以用语言表达。
- 酒酣耽坐老僧禅:饮酒至酣,沉迷于老僧的禅思中,体现出一种放松与沉醉。
- 细将往事从头检:仔细回忆过去的事情,进行反思。
- 只爱浮名到手先:只在乎眼前的名声,显示出一种对名利的追求。
- 碌碌自怜蕉鹿梦:忙忙碌碌中自怜蕉鹿般的美梦,暗示理想的遥不可及。
- 劳劳谁谢茧丝缠:忙碌中无人解我缠绕的烦忧。
- 焚香剪烛空斋静:在空荡的斋室中,焚香点烛,营造静谧的环境。
- 读尽南华内外篇:阅读完南华经,寓意对道理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态比作“秋云”,暗示其复杂和难以捉摸。
- 对仗:如“焚香剪烛”和“读尽南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蕉鹿梦象征追求理想的无奈与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浮名与世态的反思,强调了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诗人寻找内心的平和,渴望超越表面的名利,回归真实的自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云:象征变化无常的世态。
- 酒:象征放松与逃避现实。
- 蕉鹿梦: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幻灭。
- 南华:道家经典,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世态秋云不可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伤感
- B. 赞美
- C. 无奈
- D. 快乐
-
“焚香剪烛”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热闹
- B. 静谧
- C. 纷乱
- D. 明亮
-
诗人对浮名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反感
- C. 无所谓
- D. 尊重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的《登高》:关注社会现状与个人命运的结合,体现了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苏葵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