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参政寄示会稽蓬莱阁诗轴,次韵寄题》
时间: 2025-01-14 10:21: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仙翁来佩玉符麟,绿发无霜照碧筠。
永夜阑干千嶂月,清风挥尘七州春。
尘埃不隔壶中境,功业犹关物外身。
鸾鹤莫惊兵卫峻,主人元是白云人。
白话文翻译:
仙翁带着佩玉的符麟而来,绿发不带霜雪,照耀着青翠的竹林。
漫漫长夜,月光洒在千重山峦的栏杆上,清风拂动着尘埃,带来七州的春意。
尘埃并不妨碍壶中那宁静的境界,功名事业仍然与物外的身心紧密相连。
愿鸾鹤不要惊动严峻的卫兵,主人其实就是那漂浮在白云中的人。
注释:
- 仙翁:指的是仙人,常常被描绘成带有神秘色彩的长者。
- 佩玉符麟:佩戴玉器的神兽麟,象征祥瑞。
- 阑干:指的是栏杆,诗中暗指夜晚的景致。
- 七州春:指的是春天的气息,寓意广阔的春光。
- 壶中境:指的是内心的宁静和理想的境界。
- 兵卫峻:指的是守卫的士兵,形容其威严。
典故解析:
- 白云人:古代文人常以“白云”自喻,表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仙翁与麟:麟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常与仙人相联系,象征长生和幸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存中,号君复,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擅长山水田园诗,提倡清新自然的风格,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可能是在一次游览会稽蓬莱阁时的灵感涌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仙境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景象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洒脱与淡然。开头两句以“仙翁”和“麟”引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祥和的氛围,暗示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永夜阑干千嶂月”描绘了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尤其是“清风挥尘七州春”一句,展现了春风拂面的温暖与万物复苏的生机。
后两句则引导我们思考功名与内心境界的关系,诗人认为外在的尘埃并不妨碍内心的宁静,真正的成就与个人的心境息息相关。最后以“白云人”自喻,透露出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表现了一种志趣高雅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翁来佩玉符麟:仙人带着玉佩和神兽麟,象征着祥瑞的到来。
- 绿发无霜照碧筠:仙人留着青翠的头发,仿佛没有霜雪的侵袭,照耀着竹林。
- 永夜阑干千嶂月:漫长的夜晚,月光洒在千重山峦的栏杆上,渲染出静谧的氛围。
- 清风挥尘七州春:清风拂动着尘土,带来七个州的春天,表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
- 尘埃不隔壶中境:外在的尘埃并没有妨碍内心的清净境界。
- 功业犹关物外身:个人的事业与外物的关系依旧密切。
- 鸾鹤莫惊兵卫峻:希望神仙不被守卫的士兵惊扰。
- 主人元是白云人:主人其实是那漂浮于白云中的人,暗指超脱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白云人”,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拟人:将清风和尘埃赋予情感,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尘埃不隔”、“功业犹关”,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向往,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 | 解释 |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
仙翁 | 代表着超凡脱俗的理想人,象征着长生与幸福。 | 反映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
玉符麟 | 吉祥的象征,寓意着祥瑞和美好的愿望。 | 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碧筠 | 绿色的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格。 | 反映了士人对品德的追求与向往。 |
月光 | 夜晚的明亮象征,表达宁静与清幽的氛围。 | 代表着诗人心境的开阔和明亮。 |
清风 | 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气息。 |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
白云 | 自由与超脱的象征,暗示隐逸的生活状态。 | 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仙翁”代表什么?
- A. 普通人
- B. 仙人
- C. 战士
-
“清风挥尘七州春”中的“七州春”指什么?
- A. 七个地方的春天
- B. 七种花
- C. 七个节气
-
诗的最后一句中“白云人”指代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仙人
- C. 普通人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渲染,而范成大则着重于内心的境界与哲思。
- 李白《庐山谣》:李白的豪放与范成大的淡然形成对比,前者强调个体的豪情壮志,而后者更显内心的安宁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
- 《范成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