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雨近重阳 其四》
时间: 2025-01-01 13:0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城风雨近重阳 其四
作者: 戴梓 〔清代〕
看去人间总混茫,
卑栖无漏报时光。
声沈赛火虚神庙,
阴散秋云变女墙。
印屐莓苔盛潦水,
满城风雨近重阳。
茱萸欲佩晴难必,
望断登临山一方。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混乱无序的感慨,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而无所依靠。耳边的声音沉寂,仿佛在神庙中的火焰也变得虚幻,秋天的阴云四散,像是女子的围墙。脚下的苔藓沾满了雨水,整个城市在风雨中迎接重阳节的到来。茱萸本想佩戴,但晴天却难以保证,遥望那山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思念。
注释:
- 卑栖:低下的栖息,形容处境卑微。
- 无漏:无所依托,没有时间的流逝感。
- 声沈:声音沉寂。
- 赛火:比作火焰,形容祭祀场景。
- 阴散:阴云散开。
- 女墙:通常指女子的围墙,隐喻某种隔绝。
-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象征健康与长寿。
- 登临:登高望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梓,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深刻的内涵。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重阳节前夕,正值秋季,正是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世间混乱无序的感慨。诗中“看去人间总混茫”一句,开篇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声沈赛火虚神庙”的意象,展现了神庙祭祀的沉寂和虚幻,暗示了对传统信仰的反思。而“阴散秋云变女墙”,则利用自然景象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秋云的阴沉与女性的围墙共同构成了一种隔离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印屐莓苔盛潦水”一句,描绘了秋雨之后的景象,脚下的苔藓与雨水交融,生动地呈现了自然的细腻之美,富有生活气息。而在“满城风雨近重阳”中,重阳节的临近,似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与时光的无情,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在此刻得到了升华。
最后两句“茱萸欲佩晴难必,望断登临山一方”,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期待与无奈,茱萸本是健康长寿的象征,但在阴雨中无法佩戴,映衬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看去人间总混茫:看向这个世界,感到一片混沌与茫然。
- 卑栖无漏报时光:处于卑微的环境,无法把握时间的流逝。
- 声沈赛火虚神庙:祭火的声音沉寂,神庙显得虚幻。
- 阴散秋云变女墙:秋天的阴云四散,似女子的围墙一般,让人感到隔绝。
- 印屐莓苔盛潦水:脚下的水洼与苔藓交融,生动地描绘出自然景象。
- 满城风雨近重阳:整个城市在风雨中迎接重阳节的到来。
- 茱萸欲佩晴难必:本想佩戴茱萸以祈健康,但阴雨绵绵,难以实现。
- 望断登临山一方:遥望那山的方向,寄托了对未来的思念与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云比作女墙,体现出感情的隔阂。
- 拟人:将声沈与时间的流逝进行拟人化,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传统节日重阳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混茫:象征人生的困惑与迷失。
- 神庙:代表信仰与精神寄托,反映出对传统的思考。
- 秋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富有哲理性。
- 茱萸:寓意健康与长寿,表现了对生活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困惑?
- A. 秋云
- B. 茱萸
- C. 神庙
- D. 苔藓
-
诗中提到的“满城风雨”主要指的是:
- A. 自然现象
- B. 人生无常
- C. 节日氛围
- D. 季节变化
-
“茱萸欲佩晴难必”中“晴”字的含义是:
- A. 阳光明媚
- B. 健康长寿
- C. 未来的希望
- D. 传统节日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重阳节》: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戴梓的《满城风雨近重阳》同样以重阳节为主题,但王维更侧重于亲情,而戴梓则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的迷茫,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