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草庐何处,扶疏竹树间。
水声川上阁,雨色画中山。
盛世惭无补,居停得此间。
重赓诗老句,题壁漏痕斑。
白话文翻译:
这间草屋究竟在哪里呢?它坐落在稀疏的竹树林中。
水声从河上的楼阁传来,雨色映衬着画中的山峦。
在繁荣的时代,我感到无能为力,能在这里停留也是一种安慰。
我重吟那些老诗句,在墙上题写,留下斑驳的痕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草草庐:指简陋的草房。
- 扶疏:形容竹树稀疏。
- 水声:指河流的声音。
- 川上阁:河边的楼阁。
- 雨色:指雨后景色,常用以描绘景色。
- 盛世:指繁荣的时代。
- 重赓:重温、再吟。
- 漏痕斑:墙壁上的痕迹斑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盛世”暗示了清代的繁荣与作者自身的无奈和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雯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笔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受到欢迎。其作品多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草草庐》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却感到内心的空虚和无奈,反映了对自身处境的思索。
诗歌鉴赏:
《草草庐》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繁荣时代的无奈。首句“草草庐何处”便引人思考,草屋的寻觅不仅是对居所的寻找,更是对心灵归属的追寻。接下来的描写“扶疏竹树间”,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竹树的稀疏与草屋的简陋相得益彰,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
“水声川上阁,雨色画中山”两句则通过声音与色彩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动静结合的自然画面。水声轻柔,雨色朦胧,瞬间让人心生向往,仿佛置身于一幅恬静的山水画中。这种美的享受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盛世惭无补”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身份与环境的矛盾。
最后两句“重赓诗老句,题壁漏痕斑”更是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升华,重吟旧诗,虽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却也在无形中记录了岁月的沉淀。这种对古典诗歌的追溯,既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草庐何处:诗人开篇即提问,表现出对自我处境的迷茫。
- 扶疏竹树间:描绘出草屋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 水声川上阁:通过水声的描述,增强了诗歌的听觉效果。
- 雨色画中山:雨后山色如画,使人更感自然之美。
- 盛世惭无补:表达对繁荣时代的无奈感,强调内心的空虚。
- 居停得此间:在此处停留,虽无补于繁华,却能得到片刻的宁静。
- 重赓诗老句:重吟古诗,表明对古典文化的追求。
- 题壁漏痕斑:在墙上留下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沉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画卷,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繁华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个体的无奈与对古典文化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庐:象征简朴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 竹树:常象征高洁与坚韧。
- 水声:代表自然的声音,传递宁静的氛围。
- 雨色:象征变化与生命的滋润。
- 诗句:代表文化的传承与思考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草庐”指的是:
A. 豪华的房屋
B. 简陋的草屋
C. 高楼大厦
D. 古典建筑 -
“重赓诗老句”中的“重赓”意为:
A. 忘记
B. 重温
C. 创作
D. 记忆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草草庐》和《静夜思》,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思考,但《草草庐》更强调生活的简朴和对繁荣的反思,而《静夜思》则通过月色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精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