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都下写真叶德明》
时间: 2025-01-01 13:36:2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赠都下写真叶德明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我昔山林人不识,或疑謪仙或狂客。
仰看青天不看人,醉里那知眼青白。
一携破砚入长安,素衣成缁绿鬓班。
上林麒麟著野马,沧洲鸥鹭缀孔鸾。
汉宫威仪既不入贵人样,灞桥风雪又不见诗人相。
不须览镜照清溪,我亦自憎尘俗状。
叶君著眼秋月明,叶君下笔秋风生。
市人请画即唾骂,只写龙章凤姿公。
与卿肯来为予写襄貌,掷笔掉头欣入妙。
相逢可惜迟十年,不见诗翁昔年少。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山林中隐居,没人识得我,
有人怀疑我是被贬的仙人,或是狂妄的客人。
仰望天空,不看身边的人,
醉酒之中,哪里知道眼前的事物是黑是白。
我带着破砚进入长安,
身穿素衣却成了缁衣,绿发变得斑驳。
上林苑的麒麟驾着野马,
沧洲的鸥鹭缀着孔雀的羽毛。
汉宫的威仪我并不羡慕,
灞桥的风雪也看不到诗人的身影。
不需要照镜子在清溪边,我也厌恶尘世的模样。
叶君你眼中映着秋月的明亮,
你下笔时就如秋风般生动。
市民请你画画却遭到谩骂,
只写龙章凤姿的高雅。
愿你来为我画个容貌,
我抛下笔墨,欣然走入其中的妙境。
可惜相逢晚了十年,
未能见到诗翁你年轻时的风采。
注释:
- 謪仙:被贬的仙人,指被贬谪的神仙,带有隐士的意味。
- 青白:这里指代的是一种清晰的状态,醉酒后无法分辨的模糊感。
- 上林:指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象征富贵与奢华。
- 龙章凤姿:形容文采出众,风采卓越。
- 襄貌:指容貌,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流畅、意象丰富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个性化。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万里晚年,时他已在朝廷中有所声名。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俗的反感,体现出隐逸者的风范。
诗歌鉴赏:
这首《赠都下写真叶德明》是杨万里对好友叶德明的赠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欣赏与思念之情。诗中,作者首先回顾了自己隐居山林时的生活,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接着通过对比,展示了自己从山林到长安的变化,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提到的“叶君著眼秋月明”,形象地表现了叶德明的才情与风采,暗含了对朋友的赞美。
整首诗意象丰富,结构严谨,前半部分通过个人经历,后半部分则聚焦于友人,既有对自我的反思,又有对友人的赞美,情感真挚,耐人寻味。诗中流露出对清新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尘世的厌倦,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昔山林人不识”:我曾经在山林中隐居,没有人认识我。
- “或疑謪仙或狂客”:有的人怀疑我是被贬的仙人,或是狂妄的客人。
- “仰看青天不看人”:我仰望着天空,不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 “醉里那知眼青白”:醉酒之后,哪里还知道眼前的事物是黑是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天”与“人”,“秋月”与“秋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叶君著眼秋月明”,形象地比喻朋友的才华与亮丽形象。
- 拟人:将秋风与笔墨相结合,赋予了无生命的事物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与对友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体现了隐士的洒脱与清高。
意象分析:
- 山林:象征隐逸生活,代表自然与宁静。
- 长安:象征繁华与喧嚣,反映世俗社会。
- 秋月、秋风:象征清新与爽朗,表现诗人的清高气质。
- 龙章凤姿:象征高雅与出众的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叶君”指的是谁? A. 杨万里
B. 叶德明
C. 汉宫
D. 市人 -
诗中描绘的“山林生活”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隐逸与自然
C. 喧嚣
D. 奢华 -
“掷笔掉头欣入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羞愧
B. 兴奋
C. 无奈
D. 愉悦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杨万里的隐逸诗风形成对比,李白强调豪放与洒脱,而杨万里则更注重细腻与内省,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