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公桥》

时间: 2025-01-01 12:38:55

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

荇花深似菊,芡叶皱於荷。

闻道新桥好,还成带雨过。

如何平氏店,宿处不逢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
荇花深似菊,芡叶皱於荷。
闻道新桥好,还成带雨过。
如何平氏店,宿处不逢他。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岸边修成了道路,清澈的渠道静静地流淌着。
水中的荇花比菊花还要繁茂,芡叶在荷叶旁边微微皱缩。
听说新修的桥很好,然而却又恰逢带雨而过。
怎么在平氏的客店里,宿处却没有遇上他。

注释:

  • 高岸:高高的岸边。
  • 清渠:清澈的水渠。
  • 荇花:生长在水中的一种花,形状似菊花。
  • 芡叶:即水芹的叶子,皱缩的样子。
  • 闻道:听说。
  • 新桥:新修的桥。
  • 平氏店:平氏的客店,可能是作者此行的目的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表达感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游历时,描绘了他途经平公桥时的情景,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旅行中孤独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过平公桥》展现了杨万里诗歌的典型特色: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开篇以“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接下来的“荇花深似菊,芡叶皱於荷”,通过对水中植物的描写,使人感受到生机与和谐。诗人用对比手法,细腻地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与细节。

而后“闻道新桥好,还成带雨过”,则将自然景象与人事联系起来,传达出诗人对新桥的向往,但又因雨而受阻,隐含了旅行中的无奈与孤独。最后一句“如何平氏店,宿处不逢他”,则是对朋友或旅伴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在美丽的自然中,却感到孤独的情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人的情感,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岸行成路:描绘高岸上修建的道路,暗示着人类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
  2. 清渠淡不波:清澈的水渠波澜不惊,展现自然的宁静。
  3. 荇花深似菊:荇花与菊花的对比,表现自然的丰盛与美丽。
  4. 芡叶皱於荷:芡叶的皱缩,暗示自然界的细腻与和谐。
  5. 闻道新桥好:听说新桥很好,表达对新事物的期待。
  6. 还成带雨过:因雨而无法顺利通过,暗含人生的曲折。
  7. 如何平氏店:提及客店,表现旅行中的孤独感。
  8. 宿处不逢他:未能遇到旅伴,进一步加强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荇花与菊花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多样性。
  • 拟人:芡叶的皱缩仿佛有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感。
  • 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内心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揭示了在美丽的外界中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岸:象征着人类的创造与自然的结合。
  • 清渠: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荇花:象征生命的美丽与繁盛。
  • 芡叶:暗示自然的细腻与变化。
  • 新桥:象征着希望与期待。
  • 平氏店:代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过平公桥》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2.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包括哪些? A. 高岸、清渠、荇花、芡叶
    B. 山川、河流、树木
    C. 风、雨、云

  3. 诗中提到的“新桥”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遗憾
    B. 未来的希望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过平公桥》与柳宗元的《江雪》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后者则表现孤独与寒冷的意境。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