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

时间: 2025-01-01 15:03:15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 杨炎正 〔宋代〕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白话文翻译:

我拄着拐杖,寻找春天的景色,走遍了江西的大地。寻访花儿,询问柳树,它们都默默无语,似乎要形成一条小路。没想到七州三垒的边疆,今年却是五风十雨,完全是太平时期。晚上骑马乘着月光,夜里钓鱼垂下钓丝。作为诗书之帅,我坐在玉石环绕的地方,挥动着犀牛角。兴致正浓,引领着风月,度过了花期。只怕梅花枝头的青果,已经透露了调羹的消息,金鼎旁等待公归。回首望向滕王阁,只能空对着落霞飞舞。

注释:

  • 杖履:拄着拐杖,指行走。
  • 大江西:指江西省。
  • 访花问柳:寻访花木,询问柳树,指寻找春天的迹象。
  • 无语欲成蹊:默默无语,似乎要形成一条小路。
  • 七州三垒:指边疆地区。
  •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指太平时期。
  • 征辔:骑马的缰绳,指骑马。
  • 渔钓夜垂丝:夜里钓鱼。
  • 诗书帅:指诗人自己,有文化修养的领导者。
  • 坐围玉:坐在玉石环绕的地方。
  • 尘挥犀:挥动犀牛角,指有权威。
  • 领袖风月:引领风雅之事。
  • 梅梢青子:梅花枝头的青果。
  • 调羹消息:指调羹的征兆,比喻朝廷的任命。
  • 金鼎侍公归:金鼎旁等待公归,指等待朝廷的任命。
  •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著名的古建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1145年—1211年),字济翁,号东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这首《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炎正在南宋太平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通过寻访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太平盛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以寻春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中“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描绘了诗人拄杖寻春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花柳以生命,展现了春天的静谧与美好。“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一句,对比边疆与内地的景象,突出了太平时期的美好。“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则通过夜晚的骑马和钓鱼,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诗人拄杖寻春,走遍江西大地,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
  2.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寻访花木,询问柳树,它们默默无语,似乎要形成一条小路,展现了春天的静谧与美好。
  3.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对比边疆与内地的景象,突出了太平时期的美好。
  4.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通过夜晚的骑马和钓鱼,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
  5.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诗人自比为诗书之帅,坐在玉石环绕的地方,挥动犀牛角,展现了诗人的权威与风雅。
  6.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兴致正浓,引领风雅之事,度过了花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担心梅花枝头的青果,已经透露了调羹的消息,金鼎旁等待公归,表达了对朝廷任命的期待。
  8.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回首望向滕王阁,只能空对着落霞飞舞,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赋予花柳以生命,展现了春天的静谧与美好。
  • 对比:如“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对比边疆与内地的景象,突出了太平时期的美好。
  • 比喻:如“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比喻梅花枝头的青果透露了朝廷任命的消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寻访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太平盛世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杖履:拄着拐杖,指行走,象征着诗人的寻春之旅。
  • 大江西:指江西省,象征着广阔的自然美景。
  • 访花问柳:寻访花木,询问柳树,象征着春天的静谧与美好。
  • 七州三垒:指边疆地区,象征着战乱与不安。
  •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象征着太平时期的美好。
  • 征辔:骑马的缰绳,象征着诗人的闲适生活。
  • 渔钓夜垂丝:夜里钓鱼,象征着诗人的闲适生活。
  • 诗书帅:指诗人自己,象征着诗人的权威与风雅。
  • 坐围玉:坐在玉石环绕的地方,象征着诗人的高贵与风雅。
  • 尘挥犀:挥动犀牛角,象征着诗人的权威与风雅。
  • 领袖风月:引领风雅之事,象征着诗人的风雅生活。
  • 梅梢青子:梅花枝头的青果,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调羹消息:指调羹的征兆,象征着朝廷的任命。
  • 金鼎侍公归:金鼎旁等待公归,象征着对朝廷任命的期待。
  •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著名的古建筑,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杖履觅春色”中的“杖履”指的是什么? A. 拄着拐杖 B. 穿着鞋子 C. 拿着书本 D. 骑着马 答案:A

  2. 诗中“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中的“五风十雨”形容的是什么? A. 战乱频繁 B. 风调雨顺 C. 风雨交加 D. 风和日丽 答案:B

  3. 诗中“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中的“征辔”指的是什么? A. 骑马 B. 钓鱼 C. 乘船 D. 步行 答案:A

  4. 诗中“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中的“调羹消息”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消息 B. 朝廷的任命 C. 丰收的消息 D. 战争的消息 答案:B

  5. 诗中“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中的“滕王阁”位于哪个城市? A. 杭州 B. 南京 C. 南昌 D. 苏州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与杨炎正的《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同为水调歌头词牌,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杨炎正的诗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杨炎正《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诗都以水调歌头词牌创作,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杨炎正《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辛弃疾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炎正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辛弃疾等宋代诗人的词作,可以与杨炎正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深入了解杨炎正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

相关诗句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下一句是什么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上一句是什么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下一句是什么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上一句是什么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下一句是什么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上一句是什么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下一句是什么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上一句是什么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下一句是什么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上一句是什么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下一句是什么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上一句是什么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下一句是什么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上一句是什么

杖履觅春色,下一句是什么

行遍大江西。上一句是什么

行遍大江西。下一句是什么

访花问柳,上一句是什么

访花问柳,下一句是什么

都自无语欲成蹊。上一句是什么

都自无语欲成蹊。下一句是什么

不道七州三垒,上一句是什么

不道七州三垒,下一句是什么

今岁五风十雨,上一句是什么

今岁五风十雨,下一句是什么

全是太平时。上一句是什么

全是太平时。下一句是什么

征辔晚乘月,上一句是什么

征辔晚乘月,下一句是什么

渔钓夜垂丝。上一句是什么

渔钓夜垂丝。下一句是什么

诗书帅,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