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杨炎正 〔宋代〕
露珠点点欲围霜。分冷与纱窗。锦书不到肠断,烟水隔茫茫。征燕尽,塞鸿翔。睇风樯。阑干曲处,又是一番,倚尽斜阳。
白话文翻译:
露珠点点,似乎要凝结成霜。寒意透过纱窗。珍贵的书信不再到来,令人心碎,烟雾和水域隔断了视线,茫茫一片。远行的燕子已尽,边塞的大雁在飞翔。凝视着风帆。在栏杆弯曲的地方,又是一番景象,倚靠着栏杆直到夕阳西下。
注释:
- 露珠点点欲围霜:形容夜晚的露水凝结,似乎要变成霜。
- 分冷与纱窗:寒意透过纱窗传来。
- 锦书不到肠断:珍贵的书信不再到来,令人心碎。
- 烟水隔茫茫:烟雾和水域隔断了视线,茫茫一片。
- 征燕尽:远行的燕子已经全部离去。
- 塞鸿翔:边塞的大雁在飞翔。
- 睇风樯:凝视着风帆。
- 阑干曲处:栏杆弯曲的地方。
- 倚尽斜阳:倚靠着栏杆直到夕阳西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字济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露珠、霜、烟水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通过露珠、霜、烟水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诗中的“锦书不到肠断”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书信断绝而感到的心碎。后文的“烟水隔茫茫”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隔绝和无助的感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珠点点欲围霜”:通过露珠即将凝结成霜的描写,传达了秋夜的寒冷和孤寂。
- “分冷与纱窗”:寒意透过纱窗,增强了室内外的隔离感。
- “锦书不到肠断”:直接表达了因书信断绝而感到的心碎和思念。
- “烟水隔茫茫”:烟雾和水域的隔断,象征了与亲人的隔绝和无助。
- “征燕尽,塞鸿翔”:远行的燕子已尽,边塞的大雁在飞翔,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 “睇风樯”:凝视着风帆,可能象征了对远方的向往和期待。
- “阑干曲处,又是一番,倚尽斜阳”:在栏杆弯曲的地方,倚靠着栏杆直到夕阳西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露珠点点欲围霜”中的“欲围霜”比喻露珠即将凝结成霜的状态。
- 拟人:“锦书不到肠断”中的“肠断”拟人化了因思念而感到的痛苦。
- 对仗:“征燕尽,塞鸿翔”中的“征燕”与“塞鸿”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渴望,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珠:象征秋夜的寒冷和孤寂。
- 霜:象征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 烟水:象征与亲人的隔绝和无助。
- 燕子、大雁:象征远行和季节的变迁。
- 风帆:象征对远方的向往和期待。
- 斜阳:象征时光的流逝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锦书不到肠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D. 平静
-
“烟水隔茫茫”中的“烟水”象征了什么? A. 美景 B. 隔绝 C. 希望 D. 安全
-
诗中的“睇风樯”可能象征了什么? A. 对远方的向往 B. 对过去的回忆 C. 对现实的逃避 D.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 B. 思念
- B. 隔绝
- A. 对远方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杨炎正的《诉衷情》与王维的《相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杨炎正的诗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来传达情感,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通过直接抒情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炎正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杨炎正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