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

时间: 2025-01-01 15:21:48

盘互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

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

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

箯舆却走垂杨陌,已戴寒云一两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花台
王安石

盘互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
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
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
箯舆却走垂杨陌,已戴寒云一两星。

白话文翻译:

雨花台是一处风景如画的地方,周围的山峦环抱,景色美丽。新霜覆盖的水面干净清澈,傍晚时分,远处的山峰显得层层叠叠,青翠欲滴。向南行,想要探寻牛渚的奇特景观;向北去,难以忘怀草堂的灵动之处。乘坐小舟在垂杨的道路上行驶,已然看到天边挂着一两颗寒星。

注释:

  • 盘互:形容山峦的错综复杂。
  • 长干:长长的山脊或山头。
  • 绝陉:陡峭的山崖。
  • 佳丽:美丽的景色。
  • 浦溆:水边湿地。
  • 绵绵净:水面清澈。
  • 薄晚:傍晚时分。
  • 牛渚:指牛渚山,是个著名的景点。
  • 草堂:指李白的草堂,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栖息地。
  • 箯舆:小舟。
  • 垂杨:垂柳,象征柔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以振兴国家。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情感深邃,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雨花台》成诗于王安石晚年,时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碰撞,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与景物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雨花台》通过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观,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诗中首先以“盘互长干有绝陉”引入,展现出地势的复杂与险峻,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着,诗人描绘新霜覆盖的水面,描写清晨的水波与傍晚的山峦,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诗人向南北两方的探索,表现了一种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与追求,牛渚的奇特景观与草堂的灵动之处,分别代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后一句“已戴寒云一两星”,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天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整首诗在描写美景的同时,也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描绘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距离,体现了王安石深邃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盘互长干有绝陉”:描绘复杂的山脉与陡峭的崖壁,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2. “并包佳丽入江亭”:形容美丽的景色被包围在江边的亭子中,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3. “新霜浦溆绵绵净”:水面的清澈与新霜的描写,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4. “薄晚林峦往往青”:傍晚时分,青翠的山峦令人心旷神怡。
  5. “南上欲穷牛渚怪”:向南追寻牛渚的奇观,体现了对美景的向往。
  6. “北寻难忘草堂灵”:北上寻找草堂,象征着对文化的追求与怀念。
  7. “箯舆却走垂杨陌”:小舟在柳树下行驶,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8. “已戴寒云一两星”:夜空中的星星,暗示孤独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已戴寒云一两星”,将星星比作戴在头上的寒云,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王安石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峦:象征坚韧与高远,代表诗人的志向。
  • 江亭:象征人文与自然的结合。
  • 寒云:象征孤寂与思索,暗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雨花台》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战争的惨烈
    B. 自然的美景
    C. 人生的悲伤

  2. 诗中提到的“牛渚”象征什么? A. 现实的困惑
    B. 理想的追求
    C. 过去的回忆

  3. “已戴寒云一两星”中,寒云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内心的孤寂
    C. 自然的奇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雨花台》: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登高》更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忧伤,而《雨花台》则体现了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