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

时间: 2025-01-01 13:44:39

良牧征高赏,褰帷问考槃。

岁时当正月,甲子入初寒。

已听甘棠颂,欣陪旨酒欢。

仍怜门下客,不作布衣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
作者: 高适

良牧征高赏,褰帷问考槃。
岁时当正月,甲子入初寒。
已听甘棠颂,欣陪旨酒欢。
仍怜门下客,不作布衣看。

白话文翻译:

在朝宴上,良好的牧师为我征来高贵的赏赐,我轻轻撩起帷幕,询问我的老朋友的安好。时值正月,甲子年的初寒刚刚开始。我已听到甘棠花的赞美之声,欣然陪伴大家畅饮美酒。我仍然怜惜门下的客人,不愿让他们穿着布衣来此作陪。

注释:

  • 良牧:指贤良的官员或朋友,这里指代高适自己。
  • 褰帷:撩起帷幕,展现出对朋友的关心。
  • 考槃:询问老朋友的近况。
  • 岁时:指一年中的特定时节。
  • 甲子: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周期,表示时间的流逝。
  • 甘棠:古代一种花,常用来比喻美德,诗人提到的颂声指赞美之词。
  • 旨酒:美酒,形容酒的美味。
  • 布衣:指平民百姓,这里表示对门下客人的怜惜。

典故解析:

“甘棠”本是《诗经》中的名句,形容人品高尚。古人常用此花来比喻贤人和德行。这里引用甘棠,并结合诗的背景,表达了对友谊和人情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冀州,官至右卫大将军。他的诗风豪放,常以边塞为题材,描绘战争、友情和国事。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高适应邀参加李太守的朝宴之时,表达了对朋友相聚的欢乐与对门下客人的关心。反映了唐代士人之间的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高适在宴会上欢愉的气氛以及他对友人的关怀。诗的开头以“良牧征高赏”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欢庆的气氛,表明宴会的隆重和宾客的尊贵。接下来的“褰帷问考槃”则体现了高适对朋友的关心,以温暖的举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诗中提及的“岁时当正月,甲子入初寒”,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正月的寒冷与宴会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随着“已听甘棠颂,欣陪旨酒欢”的吟唱,诗人不仅享受宴会的美酒佳肴,更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最后一句“仍怜门下客,不作布衣看”传达了诗人对与会者的珍视与关心,强调了对朋友的尊重与体贴。这种人际关系的温暖在唐代士人中尤为珍贵,体现了高适的人情味和对友谊的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良牧征高赏”:良好的牧师召唤我来,预示着高贵的赏赐即将到来。
    2. “褰帷问考槃”:我撩起帷幕,询问老朋友的安好。
    3. “岁时当正月”:时值正月,象征着新年新气象。
    4. “甲子入初寒”:甲子年刚入初寒,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5. “已听甘棠颂”:我已听到甘棠的赞美之声。
    6. “欣陪旨酒欢”:我愉快地与朋友们一起畅饮美酒。
    7. “仍怜门下客”:我仍然关心门下的客人。
    8. “不作布衣看”:我不愿让他们以平民的身份出现。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良牧征高赏”与“褰帷问考槃”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
    • 比喻:甘棠象征着品德与友谊,提升了诗的意境。
    • 排比:通过一系列描述营造出宴会的热烈气氛。
  •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宴会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美好时光的感慨,体现了唐代士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意象分析:

  • 良牧:象征着贤良的朋友。
  • 甘棠:象征着美德,友谊的赞美。
  • 旨酒: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欢愉。
  • 门下客:象征着朋友与社交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良牧”在诗中指代什么? A. 一位官员
    B. 诗人的朋友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植物

  2. 诗中提到的“甘棠”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美德
    C. 战争
    D. 自然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轻松愉快
    C. 激昂澎湃
    D. 忧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高适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友谊与人生的感慨,但王维诗中更多的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而高适则更注重于宴会的欢愉与人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欣赏》
  • 《高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