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王八》

时间: 2025-01-01 12:43:56

征马嘶长路,离人挹佩刀。

客来东道远,归去北风高。

时候何萧索,乡心正郁陶。

传君遇知己,行日有绨袍。

意思解释

别王八

作者: 高适 〔唐代〕

原文展示:

征马嘶长路,离人挹佩刀。
客来东道远,归去北风高。
时候何萧索,乡心正郁陶。
传君遇知己,行日有绨袍。

白话文翻译:

征途上的马嘶鸣着,漫长的道路令人心情沉重,离去的人握着佩刀。
客人从遥远的东边而来,归途上北风呼啸,令人感到寒冷。
此时此刻,周围多么萧条,思乡之情正愈发浓厚。
希望能把我对你的问候传达给知己,等到行走的日子里,我会披上绨袍。

注释:

  • 征马:征途中的马,象征离别与旅行。
  • 挹佩刀:离人握着佩刀,表现一种离别的决绝或警惕。
  • 东道:遥远的东边,暗指长途旅行。
  • 绨袍:一种华丽的外衣,象征对朋友的重视与礼遇。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诗中的意象,如“征马”、“北风”等,表现出离别和思乡的情感,这在唐代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字达恭,号寒山,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02年,卒于765年。他的诗风豪放,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与士兵生活,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高适的旅途中,表达了作者因离别而产生的思乡情绪。正值北风寒冷的季节,诗人感受到的萧索更让乡愁愈发显得沉重。

诗歌鉴赏:

《别王八》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苦楚与对家乡的眷恋。开篇的“征马嘶长路”,生动地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伴随着马的嘶鸣声,令人感受到一种远行的孤独。接下来的“离人挹佩刀”,则暗示了离别带来的不安与怀念。诗中提及的“北风高”,不仅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情。

“时候何萧索,乡心正郁陶”两句,情感愈加深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渴望。最后一句“传君遇知己,行日有绨袍”则表达了对友人的问候,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与知己相聚,共享温暖。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马嘶长路:描写旅途上的马匹嘶鸣,象征艰苦的征途。
  • 离人挹佩刀:离别的人握着佩刀,表达一种决绝的心情。
  • 客来东道远:客人来自遥远的东边,暗示长途旅行的辛苦。
  • 归去北风高:归途上北风呼啸,象征寒冷与孤寂。
  • 时候何萧索:此时周围环境萧条,感慨时光的无情。
  • 乡心正郁陶:思乡之情愈发浓厚,情感真挚。
  • 传君遇知己:希望把问候传给知己,友谊至上。
  • 行日有绨袍:未来的日子里将披上绨袍,传达对友人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艰辛的征途,生动形象。
  • 对仗:如“离人挹佩刀”与“客来东道远”,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征马嘶”,赋予马以情感,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思乡和友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传递出一种离愁别绪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征马:象征旅行与离别。
  • 佩刀:象征勇气与决绝。
  • 北风:象征寒冷与孤寂。
  • 绨袍:象征友谊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征马”象征什么?
    A. 旅行 B. 战斗 C. 友谊

  2. “北风高”在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孤寂 C. 欢乐

  3. 诗人希望把什么传给知己?
    A. 礼物 B. 问候 C. 思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高适的《别王八》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高适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王之涣则强调壮丽的景色与人生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