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功曹赴越》

时间: 2025-01-01 13:12:49

传有东南别,题诗报客居。

江山知不厌,州县复何如。

莫恨吴歈曲,尝看越绝书。

今朝欲乘兴,随尔食鲈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崔功曹赴越
高适

传有东南别,题诗报客居。
江山知不厌,州县复何如。
莫恨吴歈曲,尝看越绝书。
今朝欲乘兴,随尔食鲈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为了送别崔功曹到东南的越地,特意写下这首诗以表达我的情感。江山美景虽然令人陶醉,然而各个州县的情况又何必在意呢?不要怨恨吴地的歌谣,毕竟也曾欣赏过越地的绝妙书法。今天我想借着兴致,陪你一起享用美味的鲈鱼。

注释:

  • 传有:传闻有。
  • 东南别:指东南的分离,意指崔功曹即将前往东南。
  • 江山知不厌:江山的美好不会令我厌倦。
  • 州县复何如:各州各县的情况又何必在意呢?
  • 吴歈曲:指吴地的歌谣,吴地以歌声闻名。
  • 越绝书:越地的书法技艺非常高超。
  • 随尔食鲈鱼:愿意跟随你一起享用鲈鱼,表达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2-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作品多描绘边塞生活和豪情壮志,是盛唐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崔功曹即将赴越之际,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同时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崔功曹赴越》是高适在送别友人时所作,整首诗言辞简练,意蕴深远。诗的开头通过“传有东南别”的句子,直接引入主题,表达对即将分别的朋友的思念。接着,诗人以“江山知不厌,州县复何如”来表现自己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仿佛在说,无论朋友去往何地,江山的美景总是值得留恋的。

之后的“莫恨吴歈曲,尝看越绝书”则是一种劝解,告诫朋友不要对吴地的歌谣感到厌烦,反而应该欣赏越地的书法。这里的对比不仅显示了诗人对文化的尊重,也传达出一种积极的态度:欣赏不同地方的文化各异。

最后一句“今朝欲乘兴,随尔食鲈鱼”,则是对友人的邀请,寓意着在即将分别之际,珍惜当下的欢乐时光。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高适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传有东南别:引入话题,表明即将分别。
  2. 题诗报客居:写诗以表达情谊。
  3. 江山知不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4. 州县复何如:对俗事的淡然态度。
  5. 莫恨吴歈曲:劝朋友不要怨恨吴地的歌。
  6. 尝看越绝书:欣赏越地的书法,展现文化自信。
  7. 今朝欲乘兴:表达当下的兴致。
  8. 随尔食鲈鱼:体现友谊与共享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山知不厌,州县复何如”。
  • 比喻:通过自然景观引申出对生活的思考。
  • 排比:表达相似情感的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场景,表达了高适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自然美景和人生旅途。
  • 吴歈曲:代表音乐文化。
  • 越绝书:象征书法艺术和文化自信。
  • 鲈鱼:代表美食和欢乐的聚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王维
    • B. 高适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吴歈曲”指的是?

    • A. 歌谣
    • B. 舞蹈
    • C. 小说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 A. 惆怅
    • B. 欢聚
    • C. 迷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赠汪伦》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比较高适的《送崔功曹赴越》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高适更强调友情与离别的情感,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阔的山河景象。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细腻温柔,后者则豪放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