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每揖龚黄事,还陪李郭舟。
云从四岳起,水向百城流。
幽意随登陟,嘉言即献酬。
乃知缝掖贵,今日对诸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在北池泛舟游玩的场景。每次与龚黄打招呼,都还陪着李郭一起划船。云彩从四座高山升起,河水向百城奔流。幽静的心情随着登高而来,佳言美语则随时献出。此时我才明白,在政治上打好关系是多么重要,今天与各位诸侯相对而坐。
注释
字词注释
- 揖:行礼,表示敬意。
- 龚黄:指代两位朋友或宾客。
- 缝掖:指缝合与掩饰,隐喻政治上的交往和关系。
- 诸侯:指的是地方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典故解析
- “四岳”与“百城”是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腻观察。
- “嘉言即献酬”反映了古代士人重视言辞和交际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2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北,终老于长安。他以边塞诗闻名,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对社会和人事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高适与朋友们在北池游玩时,反映了当时的士人生活与交往,并表现出对友谊、自然和政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泛舟”为线索,描绘了高适与友人在北池的游乐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唐代士人闲适的生活情态。诗中不仅呈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还融入了人际交往的细腻情感。开头两句通过对朋友的称呼和行礼,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接下来对云水的描绘,则象征着自然的宏伟与流动,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幽意随登陟”一句,展现了诗人在游玩之际,心中所生的幽静情思,随之而来的“嘉言”则体现出他对当下交往的重视。最后一句“乃知缝掖贵”,则将诗意引向对权力和人际关系的深思,显示出作者的政治意识与人生哲学。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传达了高适对友谊的珍重,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政治交往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唐代士人特有的文化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每揖龚黄事:每次见到龚黄,都会礼貌行礼。
- 还陪李郭舟:还在船上陪伴李郭。
- 云从四岳起:云彩从四座高山升起,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
- 水向百城流:河水奔流向百座城市,象征着历史的流逝和变化。
- 幽意随登陟:随着登高而产生的幽静心情。
- 嘉言即献酬:美好的言语随时献出,反映友谊的深厚。
- 乃知缝掖贵:才明白在政治上交往的重要性。
- 今日对诸侯:今天与诸侯相对而坐,强调了政治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从四岳起,水向百城流”,展现了对称美。
- 比喻:将云水比作历史与人事,增加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泛舟游玩的欢乐场景,表现了友谊、自然与政治交往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外部世界的关心与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政治交往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自由与高远。
- 水:代表流动与变迁。
- 舟:象征旅行与交往。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从四岳起”意指: A. 云从四面八方来
B. 云彩从高山升起
C. 云彩与山无关 -
诗中提到的“缝掖”是指: A. 缝合和掩饰的关系
B. 船上的物品
C. 高山与云的关系 -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维
C. 高适
答案: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高适与李白的诗风各有不同,高适的诗多表现边塞生活与士人情怀,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两者都对自然有细腻的观察,但情感表达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