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时间: 2025-01-04 12:29: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河固金汤,谷帛堆丘山。
雷风走号令,足以威百蛮。
秦人昔恃此,烧书无愧颜。
丛祠夜篝火,赤蛇先据关。
谁知小国鲁,抗衡齐晋间。
独能秉王礼,足以销邻奸。
舞干服三备,可仰其可攀。
白话文翻译:
这座城的河流坚固如金汤,谷物和丝绸堆积如丘陵山脉。
雷声和风声发出号令,足以震慑四方蛮族。
秦国昔日依仗此地的防御,烧掉书籍也毫无愧疚。
丛林中的祭祀夜晚篝火熊熊,赤蛇先占据了关口。
谁曾想小国鲁,竟能与齐国和晋国抗衡。
唯一能够坚守王者之礼,足以消除邻国的奸邪。
舞动干戚,仪服齐备,让人仰望和攀附。
注释:
- 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通常与城池的保护有关。
- 谷帛:指谷物和丝绸,象征富饶的物产。
- 百蛮:指各类蛮族,表示外族的威胁。
- 秦人:指秦国的人民,历史上以强大而自负著称。
- 烧书无愧颜:指秦始皇焚书坑儒,表现出对文化的摧残而不感到羞愧。
- 赤蛇:可能指神秘的力量或敌对势力。
- 小国鲁:指鲁国,历史上较小的国家,但在文化上有一定影响力。
- 王礼:指君主的礼仪,象征着礼法的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廷裕,号少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现象。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历史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历史背景复杂,诗人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表达对国家安定和文化传承的关注。
诗歌鉴赏:
张镃的《杂兴》是一首充满历史沉思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比古今,探讨国家的强弱与文化的传承,展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诗的开篇以坚固的城河和丰富的物产描绘出一个富裕而稳固的国家形象,接着引入雷风作为号令,象征着国家的威严和实力,表现出对外族的震慑力。
诗中提到“秦人昔恃此”,回顾历史,表现出对于秦国强大时的无所顾忌与自负,尤其是烧书这一历史事件,揭示了文化破坏的悲哀。接着,诗人转而提到小国鲁的坚守与抵抗,强调了即便是小国也能在文化礼仪上与大国抗衡。最后一句“舞干服三备”,呈现出一种对王者之礼的尊重和渴望,呼唤出一种理想的国家形象。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反映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思考。张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使得这首诗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更具深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河固金汤:描绘出城池防御的坚固,暗示国家的强盛。
- 谷帛堆丘山: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的象征。
- 雷风走号令:自然现象与国家命令相结合,展现出威严。
- 足以威百蛮:表明国家的实力足以震慑外族。
- 秦人昔恃此:历史的回顾,强调秦国的骄傲与自负。
- 烧书无愧颜:对于文化的毁灭毫无愧疚,反映出历史的教训。
- 丛祠夜篝火:祭祀的仪式感,暗示历史的延续。
- 赤蛇先据关:可能象征敌对势力的入侵。
- 谁知小国鲁:出人意料的小国也能与大国对抗。
- 独能秉王礼:强调文化礼仪的重要性。
- 足以销邻奸:礼仪的坚守能够消除外敌的威胁。
- 舞干服三备:展现出对理想国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谷帛堆丘山”“舞干服三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城河比作金汤,形象地表现出坚固。
- 象征:赤蛇象征外敌,体现出对国家安全的忧虑。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强盛与文化传承的思考,强调即使是小国也能凭借文化与礼仪在大国之间立足,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河:象征国家的防御与安全。
- 谷帛:象征物质的富饶与安定。
- 雷风:象征国家的威严与力量。
- 赤蛇:象征敌对势力的威胁。
- 小国鲁:象征文化的传承与抵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小国鲁”主要象征什么? a) 物产丰富
b) 文化传承与抵抗
c) 外敌威胁 -
填空题:诗中提到“舞干服三备”,表达了对____的向往。
-
判断题:诗中“秦人昔恃此”表达了对秦国文化的赞扬。(对/错)
答案:
- b
- 王者之礼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与杜甫《春望》中的忧国情怀相比较,张镃更强调文化与礼仪的价值。
- 李白的豪放与张镃的沉稳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对国家与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镃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