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月(寓点绛唇赋潇湘渔父)》

时间: 2025-01-03 02:04:02

来翦莼丝,江头一阵鸣蓑雨。

孤篷归路。

吹得苹花暮。

短发萧萧,笑与沙鸥语。

休归去。

玉龙嘶处。

邀月过南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浦月(寓点绛唇赋潇湘渔父) 作者:张辑 〔宋代〕

来翦莼丝,江头一阵鸣蓑雨。孤篷归路。吹得苹花暮。短发萧萧,笑与沙鸥语。休归去。玉龙嘶处。邀月过南浦。

白话文翻译:

来到江边剪取莼菜,江头一阵雨声伴随着蓑衣的响动。独自乘着小船归家,风吹动着苹花,天色已晚。短发稀疏,笑着与沙鸥对话。不要急着回去,在玉龙(指船)的鸣叫声中,邀请月亮一起过南浦。

注释:

  • 翦莼丝:剪取莼菜的嫩茎。
  • 鸣蓑雨:雨声伴随着蓑衣的响动。
  • 孤篷:指独自乘坐的小船。
  • 苹花暮:苹花在傍晚时分被风吹动。
  • 短发萧萧:形容头发稀疏。
  • 沙鸥:沙滩上的鸥鸟。
  • 玉龙:指船,因船身似龙而得名。
  • 邀月过南浦:邀请月亮一起过南浦,形容诗人的闲适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田园山水为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此诗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江湖之时,通过对渔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渔父的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边渔归的图景。诗中“来翦莼丝”一句,既展现了渔父的日常劳作,又透露出一种宁静与恬淡。“孤篷归路”与“吹得苹花暮”则进一步以景寓情,表达了渔父孤独而自在的生活状态。末句“邀月过南浦”更是将诗人的超然心境推向高潮,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充满了田园诗的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翦莼丝”:诗人来到江边,剪取莼菜的嫩茎,展现了渔父的日常劳作。
  • “江头一阵鸣蓑雨”:江头传来一阵雨声,伴随着蓑衣的响动,增添了诗意。
  • “孤篷归路”:独自乘着小船归家,表达了渔父的孤独。
  • “吹得苹花暮”:风吹动着苹花,天色已晚,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短发萧萧”:形容头发稀疏,可能是诗人自指,也可能是对渔父的描绘。
  • “笑与沙鸥语”:笑着与沙鸥对话,展现了渔父的闲适与超脱。
  • “休归去”:不要急着回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留恋。
  • “玉龙嘶处”:玉龙(指船)的鸣叫声中,增添了动感。
  • “邀月过南浦”:邀请月亮一起过南浦,将诗人的超然心境推向高潮。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笑与沙鸥语”,将沙鸥拟人化,增添了诗意。
  • 比喻:如“玉龙嘶处”,将船比作龙,增添了神秘感。
  • 对仗:如“孤篷归路”与“吹得苹花暮”,形成了意境上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的渔父形象,既是诗人自我心境的投射,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翦莼丝:象征着渔父的日常劳作,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鸣蓑雨:雨声与蓑衣的响动,增添了诗意,也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 孤篷归路:孤独的小船归家,象征着渔父的孤独与自在。
  • 苹花暮:苹花在傍晚时分被风吹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短发萧萧:形容头发稀疏,可能是诗人自指,也可能是对渔父的描绘,增添了沧桑感。
  • 沙鸥:沙滩上的鸥鸟,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 玉龙:指船,因船身似龙而得名,增添了神秘感。
  • 邀月过南浦:邀请月亮一起过南浦,展现了诗人的超然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翦莼丝”指的是什么? A. 剪取莼菜的嫩茎 B. 剪取莼菜的叶子 C. 剪取莼菜的花 D. 剪取莼菜的根

  2. 诗中“玉龙嘶处”中的“玉龙”指的是什么? A. 龙 B. 船 C. 马 D. 鸟

  3. 诗中“邀月过南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忧郁 C. 超脱 D. 悲伤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同样描绘了江边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辑《南浦月》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两者都描绘了江边的景象,但张辑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张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