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
时间: 2025-01-19 17:4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向幽偏适,还从绝地移。
秦官鼎食贵,尧世土阶卑。
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叶垂。
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
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
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
从公亦何幸,长与珮声随。
白话文翻译
想要去幽静的地方享受,却又从绝境中转移过来。
在秦朝,官员的美食极为珍贵,而在尧舜时代,土地的阶层却是如此卑微。
门前槐树的阴影已满,窗边的竹叶轻垂。
才刚分开午夜的漏水,遥远的树枝仿佛隔着万年。
北阙的深厚恩情依然存在,东林的遥远梦境似乎无人知晓。
夕阳斜照,门的影子被掩映,远山和树木交错着。
讨论道理时如同齐国的鸳鸯般翩翩起舞,写诗时又忆起凤池的往事。
我和您相交也是难得的幸运,愿长久陪伴如同佩声随行。
注释
- 幽偏:指幽静偏僻的地方。
- 绝地:困境,绝望的地方。
- 秦官:指秦朝的官员。
- 鼎食贵:形容美食非常珍贵。
- 尧世土阶卑:尧舜时代土地平等,阶层低。
- 戟户:带有戟的门,象征官员。
- 槐阴:槐树的阴影。
- 竹叶垂:竹子的叶子低垂,象征静谧。
- 午夜漏:形容时光流逝。
- 北阙:指皇宫的北门,象征权力的深厚。
- 东林:象征遥远的梦境。
- 齐鸳翼:形容和谐的关系。
- 凤池:古代著名的池塘,象征美好的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常常融入历史典故与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皇甫曾被调往长兴宅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是一首典型的唐诗,展现了皇甫曾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开篇以“欲向幽偏适,还从绝地移”道出诗人内心的挣扎,想要寻求安宁,却又无法逃避身处的环境。这种矛盾的心理贯穿全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多重思考。
在描写环境时,诗人运用了大量自然意象,如“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叶垂”,不仅构建了优美的画面,更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忧愁。北阙的深恩与东林的远梦,既是对权力的反思,也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中“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的描写,给人以时间流逝与空间距离的感受,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从公亦何幸,长与珮声随”更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诗人在回忆与展望中对人生的感慨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向幽偏适:想去一个幽静的地方享受。
- 还从绝地移:却又从绝望的境地转移过来。
- 秦官鼎食贵:在秦朝,官员的美食是极其珍贵的。
- 尧世土阶卑:而在尧舜时代,土地的阶层却是非常平等。
- 戟户槐阴满:门前的槐树阴影已经满满当当。
- 书窗竹叶垂:书窗旁的竹叶轻轻垂下。
- 才分午夜漏:刚刚分开午夜的漏水。
- 遥隔万年枝:遥远的树枝仿佛隔着万年。
- 北阙深恩在:北阙的深厚恩情依然存在。
- 东林远梦知:东林的遥远梦境似乎无人知晓。
- 日斜门掩映:夕阳斜照,门的影子被掩映。
- 山远树参差:远山与树木交错着。
- 论道齐鸳翼:讨论道理时如同齐国的鸳鸯。
- 题诗忆凤池:写诗时又忆起凤池的往事。
- 从公亦何幸:我和您相交也是难得的幸运。
- 长与珮声随:愿长久陪伴如同佩声随行。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秦官的奢华与尧世的平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的感慨。
- 意象:如“戟户”“竹叶”“北阙”等,构建了丰富的意象,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如“遥隔万年枝”,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偏:象征安静与避世。
- 秦官:代表权力与奢华。
- 尧世:象征理想的社会与道德。
- 槐阴:代表庇护与宁静。
- 竹叶:象征清雅与闲适。
- 北阙:象征权力的深厚恩惠。
- 东林:象征理想与梦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秦官鼎食贵”是什么意思? A. 秦官的食物便宜
B. 秦官的美食非常珍贵
C. 秦官不吃美食 -
“尧世土阶卑”表达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A. 高贵的阶层
B. 平等的土地阶层
C. 土地贫瘠 -
诗中“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意味着什么? A. 权力的恩惠和美好的梦境
B. 权力的失落
C. 没有任何梦境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皇甫曾的诗更注重对官场的反思与人际关系的描写,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隐逸生活。两者在意境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