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中路杳杳,江畔草凄凄。
妾久垂珠泪,君何惜马蹄。
边风悲晓角,营月怨春鼙。
未道休征战,愁眉又复低。
白话文翻译:
在云中的道路上迷茫无尽,江边的草色凋零悲凉。
我已经长久地流下泪水,你为何不珍惜那急促的马蹄声?
清晨的边风传来哀伤的号角,营帐下的月光映衬着春天的悲怨。
还未说要停止征战,愁苦的眉头又重新低下了。
注释:
- 杳杳:形容道路幽深,难以看见尽头。
- 凄凄:形容草色凋零,悲凉的样子。
- 妾:指诗中的女性,表示身份地位。
- 珠泪:比喻眼泪如珍珠般晶莹剔透。
- 马蹄:指骑马出行,暗指远行或征战。
- 边风:边疆的风,通常带来悲凉的感觉。
- 晓角:早晨的号角声,通常用作出征的号角。
- 春鼙:春天的战鼓声,暗示战争的气氛。
- 愁眉:愁苦的眉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马蹄”与“征战”,暗示了古代士兵出征的情景,常见于古诗中表达对战乱与离别的感慨。此外,“边风”和“晓角”也体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忧伤,常常出现在唐诗中描写边塞风光的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岘山人,祖籍陕州。赵嘏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情感细腻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及思乡之情,为唐诗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昔昔盐》系列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在创作时受到了边疆战事的影响,表达了对征战离别的无奈与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描绘了离别和思念的主题。开篇便以“云中路杳杳”形象展现出诗人心中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远方的渴望。接着,诗人通过“江畔草凄凄”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离别的凄凉感。
“妾久垂珠泪,君何惜马蹄”一句,表达了女子对离去者的深深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怨。她的泪水如珍珠般滴落,而对方却未曾珍惜那急促的马蹄声,体现了强烈的情感对比和内心的苦涩。
诗的后半部分,边风与晓角的结合,再次强化了战争的悲壮与无情,同时也隐含了对征战无休的忧虑。最后一句“愁眉又复低”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愁苦的情绪在此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中路杳杳:描绘出迷茫的旅途,暗示了心灵的孤独。
- 江畔草凄凄:展现出自然景象与离别的悲怆。
- 妾久垂珠泪:表达了女性深切的思念与悲伤。
- 君何惜马蹄:质问对方为何不珍惜这份情感。
- 边风悲晓角:描绘出战场的凄凉与哀伤。
- 营月怨春鼙:月光下的营帐与春天的战鼓,形成鲜明对比。
- 未道休征战:表达对战争的无奈与迷茫。
- 愁眉又复低:总结情感,愁苦的心情再度加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泪”比喻眼泪,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如“边风悲晓角”,赋予自然以情感,营造氛围。
- 对仗:运用工整的对仗,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念与对战争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云中路:象征着人生道路的迷茫与不确定。
- 江畔草:反映出离别的凄凉与思念的深邃。
- 马蹄:代表着远行与征战,暗示离别的痛苦。
- 边风与晓角:象征战争的悲伤和对家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妾”指的是谁? A. 诗人
B. 男性
C. 女性 -
“云中路杳杳”的意思是: A. 道路清晰
B. 道路迷茫
C. 道路遥远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思念与无奈
C. 愤怒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但更强调壮丽的景色与人们的豪情壮志。
- 李白《夜泊牛津》:更多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赵嘏的思念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