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08 02:55:30

深院闭。

漫漫东风桃李。

芳草萋迷烟雨细。

秦楼何处是。

还是伤春意味。

闲却踏青天气。

折得海棠双蒂子。

无言心自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院闭。漫漫东风桃李。芳草萋迷烟雨细。秦楼何处是。还是伤春意味。闲却踏青天气。折得海棠双蒂子。无言心自喜。

白话文翻译:

深深的院落紧闭着,漫漫的东风吹拂着桃李花。细雨迷蒙中,芳草萋萋。秦楼究竟在哪里呢?依旧充满了伤春的情绪。闲适的春天,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我折下了海棠花的双蒂,心里无言却满是喜悦。

注释:

  • 深院:深邃的院落,暗示封闭和孤独的环境。
  • 漫漫东风:东风徐来,春意盎然,带来温暖和花香。
  • 芳草萋:形容草木繁茂,景色宜人。
  • 秦楼:古代传说中的美人楼,象征着美好与思念。
  • 伤春意味:对春天的感伤,常见于古诗中。
  • 踏青天气:春天适合外出游玩的好天气。
  • 海棠双蒂子:指海棠花的双瓣,寓意美好和喜悦。
  • 无言心自喜:没有言语,心中却感到快乐。

典故解析:

“秦楼”一词源于古代文人对美丽女子的向往与思念,常常用来表达对过往情感的追忆。此诗中“秦楼”暗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春天美好的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宋代著名诗人,其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生平与创作内容多与江南水乡的生活息息相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正值花开时节,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自然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往昔情感的怀念。诗中的情景与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伤感。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典型的春日抒情诗,展现了作者袁去华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内心细腻的情感。诗中“深院闭”的开头,营造出一种封闭而孤独的氛围,仿佛与外界的春天隔绝。接着“漫漫东风桃李”描绘出春风拂面的温暖,桃李花盛开,充满生机,形成鲜明对比。

“芳草萋迷烟雨细”则利用细雨和芳草的意象,进一步渲染出春天的柔美和诗意,使人沉浸在这幅春景之中。而“秦楼何处是”,则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惆怅和向往,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闲却踏青天气”展现了春日游玩的悠闲,带有一种轻松的心情。最后一句“无言心自喜”,则是对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虽无言语,却已足够表达心中的愉悦与满足。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魅力与诗人内心的波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院闭:描绘出一个安静、封闭的环境,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2. 漫漫东风桃李:东风徐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桃李花盛开,生机勃勃。
  3. 芳草萋迷烟雨细:细雨纷飞中,芳草茂盛,画面柔美,增添了迷离的气氛。
  4. 秦楼何处是:提及秦楼,表达对往昔美好的追忆与思念。
  5. 还是伤春意味:春天带来的不仅是美好,还有对逝去时光的感伤。
  6. 闲却踏青天气:春光明媚,适合外出游玩,表现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7. 折得海棠双蒂子:折下美丽的海棠花,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8. 无言心自喜:虽无言语,但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充满满足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秦楼”象征美好的情感与记忆。
  • 拟人:春风、细雨等自然元素似乎具有人性,增添诗意。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怀念。诗中交织着对春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院:象征孤独与封闭。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温暖与生机。
  • 海棠:象征美好与喜悦,代表诗人对美的追求。
  • 秦楼:象征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秦楼”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记忆
    • B. 悲伤的情感
    • C. 远方的旅行
    • 答案:A
  2. “无言心自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悲伤
    • B. 平静
    • C. 喜悦
    • 答案:C
  3.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

    • A. 拟人
    • B. 夸张
    • C. 对比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袁去华的《谒金门》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情感的思考,但袁去华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温柔,而李白则表现出更为壮阔和深沉的情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欣赏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