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06 15:09:35

清汉曲。

天际落霞孤鹜。

幽草墙阴秋更绿。

倚檐三两竹。

绣被焚香独宿。

梦绕绿窗华屋。

何日明眸光射目。

夜阑更秉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清汉曲。天际落霞孤鹜。幽草墙阴秋更绿。
倚檐三两竹。绣被焚香独宿。
梦绕绿窗华屋。何日明眸光射目。
夜阑更秉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黄昏,天边的落霞如同孤独的野鸭飞过,幽静的草坪在墙阴下显得更加青翠。诗人倚靠在屋檐下,看到三两根竹子,夜晚独自躺在绣被上焚香入睡。梦中总是围绕着那扇绿色窗户和华丽的房屋,何时才能看到那明亮的眼睛?夜深时再点燃蜡烛。

注释

  • 清汉曲:指的是一种清新悠扬的曲调。
  • 孤鹜:孤单的野鸭,象征孤独。
  • 幽草:指幽静的草丛。
  • 墙阴:指墙的阴影处。
  • 倚檐:靠着屋檐。
  • 绣被:绣有花纹的被子。
  • 焚香:点燃香料,表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梦绕:梦中萦绕,常常想到。
  • 明眸光射目:明亮的眼睛照射着我。
  • 夜阑:夜深时分。
  • 秉烛:手持蜡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去华,宋代诗人,以词作著称,风格清丽,富有情感。他的诗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典雅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天际落霞孤鹜”以自然景象引入,落霞映衬着孤独的野鸭,既描绘了美丽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的孤寂。接下来的“幽草墙阴秋更绿”通过墙阴的草丛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倚靠在屋檐下,看到几根竹子,表达了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然而,夜晚独宿的情景却让人感受到孤单的气息。梦中总是环绕着的“绿窗华屋”,既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对情感的渴望。最后的“夜阑更秉烛”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深邃,手持蜡烛,象征着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际落霞孤鹜: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天空,落日的余晖映照出孤独的野鸭,象征着孤独与宁静。
  2. 幽草墙阴秋更绿:幽静的草坪在墙阴下显得更加青翠,展现出秋天的生机。
  3. 倚檐三两竹:诗人倚靠在屋檐下,看到几根竹子,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4. 绣被焚香独宿:独自一人,躺在绣有花纹的被子上,焚香入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梦绕绿窗华屋:梦中围绕着绿色窗户和华丽房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何日明眸光射目:渴望看到明亮的眼睛,暗示对情感的期待。
  7. 夜阑更秉烛:夜深时再点燃蜡烛,象征在黑暗中渴望光明和陪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落霞孤鹜”比喻孤独的心境。
  • 拟人:梦中的意象用人化的方式呈现,增强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具有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落霞:象征着美丽与短暂。
  2. 孤鹜:代表孤独与自由。
  3. 幽草:传达出宁静与生命的韧性。
  4. :象征清雅与坚韧。
  5. 绣被:体现出生活的精致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际落霞孤鹜”中的“孤鹜”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鸟
    C. 一种鱼
    D. 一种虫

  2. 诗中提到的“焚香”主要是为了: A. 祈福
    B. 驱虫
    C. 增添氛围
    D. 清洁空气

  3. 诗的中心思想是: A. 追求财富
    B. 表达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赞美自然
    D. 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将袁去华的《谒金门》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孤独与思念,但表现方式截然不同。袁去华的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表达情感,而李白则通过对月亮的描写直接抒发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选》
  3. 《袁去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