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霁
山负红铜日,云坡绿玉天。
一晴聊饯腊,三白已迎年。
贵气楼台满,春声松竹先。
诗成缘底事,鸟迹印篷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象。山上托着红铜色的太阳,云朵映衬着如绿玉般的天空。天晴了,正好可以送别腊月,三白(指白雪、白云和白霜)也迎来了新的一年。高贵的楼台上满是春意,松竹的声音早已唤醒春天。诗写成后,想知道缘由,鸟儿的足迹留在了船篷上。
注释:
- 山负红铜日:指山峦映照着红色的太阳,形容日出时的景象。
- 云坡绿玉天:云层如同绿色的玉石,描绘了晴空的美丽。
- 一晴聊饯腊:一场晴天恰好可以送别腊月,表达了冬去春来的喜悦。
- 三白已迎年:三白指的是白雪、白云和白霜,预示着新年的到来。
- 贵气楼台满:指高档建筑上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 春声松竹先:松竹在春天的声音最为明显,象征着春的到来。
- 诗成缘底事:写成这首诗的原因是什么。
- 鸟迹印篷船:鸟儿在船篷上留下的足迹,灵动而富有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骞,号良友,宋代诗人。张镃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雪后初晴之时,正值腊月与新年的交替。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张镃的《雪霁》以其清丽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而令人印象深刻。这首诗通过描写雪后晴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喜悦。诗的开头“山负红铜日,云坡绿玉天”便生动地展现了雪后初晴的美丽画面,令人仿佛置身于那清新的大自然之中。接下来的“贵气楼台满,春声松竹先”则将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人文,描绘了城市中春意盎然的气息,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诗成缘底事,鸟迹印篷船”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细腻与灵动,诗人在自然与生活之间找到了灵感的契机,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整首诗在意象的交替中,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春天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负红铜日”:山与日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
- “云坡绿玉天”:描绘了清新的天空与富有生机的环境。
- “一晴聊饯腊”:表达对腊月的送别,寄托了对新年的期盼。
- “三白已迎年”:通过自然现象与时间流逝的结合,增强了时光感。
- “贵气楼台满”:人文环境的描写,反映了春天的到来。
- “春声松竹先”:音响的描绘,传达了春天的气息。
- “诗成缘底事”:反思创作的动机与灵感。
- “鸟迹印篷船”:通过细节描绘,增添了生动的场景。
-
修辞手法:
- 比喻:“山负红铜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
- 对仗:“贵气楼台满,春声松竹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切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传达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 红铜日:代表着光明与希望。
- 绿玉天:象征着生命与生机。
- 春声松竹:传达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 鸟迹:象征着生命的灵动与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负红铜日”表达了什么?
- A. 山的高大
- B. 日出的美丽
- C. 生活的艰辛
- D. 自然的宁静
-
“贵气楼台满”中的“贵气”指的是什么?
- A. 豪华
- B. 清贫
- C. 春天
- D. 生活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 A. 红铜日
- B. 雪
- C. 鳥迹
- D. 松竹声
答案:
- B
- A
- A, C,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张镃的《雪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山水自然,但《雪霁》更注重春天的到来,而《山居秋暝》则侧重于秋天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