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张安国》
时间: 2025-01-01 13:58: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张安国》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帝苑花秾记并游,
万人回首看鳌头。
也知旬月应颛面,
已逼云霄又作州。
别后闻公非故我,
学林著脚到前修。
登门犹说同年话,
未觉红鸾映白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帝苑的情景,花团锦簇的景色令人陶醉,众人纷纷回头欣赏那如鳌头般的壮丽景观。时光流逝,季节更替,已知春夏秋冬的变化已将我逼近那云霄之上。分别后听说你并没有改变我,还是在学林中努力求索。登门拜访时,依旧谈论着同年的往事,未曾察觉到天边的红鸾鸟与白鸥鸟交相辉映。
注释:
- 帝苑:指帝王的花园,象征着富丽堂皇的景观。
- 花秾:花繁叶茂,形容花的盛开。
- 鳌头:指高耸的山峰或建筑,形容景致的巍峨。
- 旬月:指时间的流逝,通常是十天或一个月。
- 颛面:可能指风吹过,面容变得风霜满面。
- 学林:指学术界或求学之地。
- 红鸾:象征着爱情,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姻缘。
- 白鸥:象征自由,或表示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生于江西庐山。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生动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谒张安国》创作于诗人与友人张安国重聚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学术追求的执着。
诗歌鉴赏:
这首《谒张安国》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成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前四句描绘了帝苑的春色,花朵盛开,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表现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变化的接受。诗人在描述与张安国重聚时,尽管时光已逝,彼此仍能谈论往事,显示出深厚的友情和人性的温暖。最后一句通过“红鸾映白鸥”的意象,寓意着生活的美好与和谐,给人以温馨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苑花秾记并游:描绘了作者游览帝苑,感受到花的繁盛。
- 万人回首看鳌头:描写人们对美景的惊叹与回眸,突出了景色的壮观。
- 也知旬月应颛面:感慨时间流逝,面容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 已逼云霄又作州:意指美景已高耸如云,达到了一种顶峰的境界。
- 别后闻公非故我:表达对朋友的思念,虽隔离却无改变。
- 学林著脚到前修:强调在求学路上的努力与进步。
- 登门犹说同年话:即便时光流转,友谊依旧如昔。
- 未觉红鸾映白鸥:象征着美好的姻缘与生活的闲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红鸾映白鸥”,展现了诗人的工整与对称美。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情感相结合,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性,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呈现出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意象分析:
- 帝苑:象征着美丽与富饶,承载着美好的记忆。
- 红鸾:象征爱情与美好姻缘,暗示着人际关系的美好。
- 白鸥:象征自由与宁静,反映了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谒张安国》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红鸾”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自由
- D. 财富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友谊的珍惜
- C. 对爱情的渴望
- D. 对时光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但更多地展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 《春晓》: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春天的生机,情感上更加直白和清新。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