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感秋二首
原文展示:
今岁五十二,岂为年少人。
荷凉欣暑退,蝉苦怨秋新。
澹虑翻成感,雕诗不著尘。
小儿知得句,频掉小乌巾。
白话文翻译:
今年我五十二岁,怎会是个年轻人呢?
荷花的清凉使暑气退去,而蝉却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苦恼。
淡淡的忧虑变成了感慨,写的诗句却没有沾染上尘埃。
小孩子知道了诗句,频频摆动着小乌巾。
注释:
- 今岁:今年。
- 岂为:难道是。
- 年少人:年轻人。
- 荷凉:荷花的清凉。
- 欣:欣喜。
- 蝉:蝉鸣,象征夏天的结束。
- 怨:怨恨、抱怨。
- 澹虑:淡淡的忧虑。
- 雕诗:写作的诗句。
- 不著尘:没有沾染尘埃,意指清净。
- 小儿:小孩子。
- 知得句:懂得诗句。
- 频掉:频繁地摆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中提到的蝉和荷花是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交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晚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的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秋天的思考。在经历了丰富的人生后,诗人对此时此刻的感受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感秋二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首联中,诗人以“今岁五十二”自谦,表示自己已不再年轻,生动地传达出了对时间的无奈与深思。接着,诗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个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描绘了秋天的到来,荷花的清凉使得夏天的热气渐渐退去,蝉鸣的消逝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苦恼。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及淡淡的忧虑变成了感慨,而他所写的诗句无不沾染尘埃,似乎在强调内心的清净与超然。最后,提到小儿懂得诗句,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画面,象征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生命的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今岁五十二,岂为年少人。”:诗人感慨自己已年长,强调时间的流逝。
- “荷凉欣暑退,蝉苦怨秋新。”:自然界的变化与个人感情相互映衬,表现出秋天的到来让人既欣喜又惆怅。
- “澹虑翻成感,雕诗不著尘。”:淡淡的忧虑转化为深刻的感慨,诗句则显得纯净。
- “小儿知得句,频掉小乌巾。”:小孩子懂得诗句,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和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荷凉”与“暑退”,“蝉苦”与“怨秋新”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蝉的“怨”字使其具有人性,表达出季节变化对生命的影响。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荷花:象征着清凉与美好,但也透露出夏天的结束。
- 蝉:象征夏天的热情,随着秋天的到来而消逝,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小乌巾:代表着童真与希望,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荷凉”指的是: A) 荷花的美
B) 荷花的清凉
C) 荷花的香气
D) 荷叶的滴水 -
“小儿知得句”中的“小儿”指的是: A) 年轻人
B) 孩子
C) 大人
D) 老人
答案:
- B) 杨万里
- B) 荷花的清凉
- B) 孩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杨万里的《感秋二首》都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田园的恬静,后者则注重季节变换带来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宋诗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集》